近年来,乘着浙川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一个个“高大上”的农业产业园在广袤蜀乡星罗棋布,一批批农业产业不断得以发展、提升、壮大,川茶、川果、川药、川牛羊、川蚕桑、川水产等特色产业可圈可点,带动农户走上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
巧借东风 产业发展“八仙过海”
进入深秋,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重镇——擂鼓镇,茶山叠翠。
“从11月起,我们的茶园就开始冬剪了。通过冬剪,可以使茶芽长得整齐,从而提升采摘效率。”正在进行冬剪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盖头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兴富说,“过去,茶农们并没有冬剪的习惯,他们害怕冬剪会导致来年春茶的产量减少。自2020年以来,茶农们通过浙川东西部协作组织的多场培训,已经转变观念,乐于接受冬剪了。这样,茶芽长势齐整,就可以提升采摘效率,每亩可节省1个人工,这就相当于增加效益了。”
擂鼓镇经发办主任龙兵介绍,自2022年浙川东西部协作北川文旅融合产业园建成以来,茶园一改以往靠天防治的局面,开始安装黄板、捕虫灯进行生物防治。近3年全镇新增1500亩高标准茶园,茶农春茶鲜叶的亩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4000元。而且,通过茶旅融合、研学以及茶事体验等活动,一年吸引4万人次游客,仅此一项就为茶农带来200万元的收入。
在东西部协作中,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与绵阳市北川县建立起协作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协作资金3830万元,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文章,破解茶产业链短板、提升品牌能级、完善带农机制。在北川共建智慧茶园2000余亩;引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米仓山茶叶集团与北川莫朵格依茶业深度合作,投资建设智能化茶叶深加工基地;深度挖掘“羌茶文化”非遗资源,联合推出“亲子研学茶旅路线”。与此同时,健全“羌食荟+北川苔子茶”品牌体系。2024年,北川县茶叶综合产值达7.5亿元,茶产业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28%。
在农业产业上受益于浙川东西部协作的地区还有很多。
据了解,在宜宾市屏山县,通过东西部协作牵线搭桥,一只来自浙东的白鹅有了一个新名字——浙川白鹅。自2021年屏山县推广浙川白鹅产业以来,全县已建成种鹅基地2个、孵化基地1个、育雏基地3个、专业化养殖基地23个,20平方米白鹅养殖棚652个,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练厚国介绍,他家去年养殖的6000羽白鹅,扣除成本后,净利润超过了10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在他和一批示范户的带动下,光明村已有50余户农户养殖白鹅,每年出栏白鹅总数突破了1.5万羽,形成了“多点开花”的联动发展格局。
此外,乐山市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以及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项目,打造林竹产业集群,探索推广“竹—药”“竹—菌”“竹—禽”“竹—畜”等林下种养模式,实现基地扩面提质,培育林竹产业基地500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34个。全市建成竹林面积257万亩、现代竹产业基地面积119万亩,2024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00.8亿元。
联动协作 特色农业未来可期
在绵阳、宜宾、乐山的生动实践,只是浙川东西部协作助力四川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浙川东西部协作中,两省携手积极做优四川农业产业,深化联动协作新模式。
——全方位协作。锚定川茶、川果、川药、川牛羊、川蚕桑、川水产6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浙江科技、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在品种培优、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领域开展精准协作,推动“川字号”农产品与浙江市场、全国市场深度融合。先后举办“广元好茶”评选活动暨斗茶大赛、“巴山青”喊山开茶、茶园摄影大赛等茶旅活动,“春茶游”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茶产业综合效益达40亿元。
——全链条发展。将特色产业提升深度融入四川“1+1+8”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工程,支持浙江企业参与四川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脱贫地区从单一产业到多元结构、从单纯生产到全链发展。例如在广元市苍溪县建成环嘉陵江“八乡百村十万亩”猕猴桃产业融合示范带,综合产值63.1亿元。
——全地区培育。依托“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和“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培育打造“盐源苹果”“古蔺马蹄椪柑”等一大批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大、市场认可度高的“川字号”区域公共品牌,初步形成了川西有“高山蔬菜”、川南有“精品水果”、川中有“晚熟柑橘”、川北有“藏地牛羊”、川东有“蜀锦蜀绣”的特色产业品牌发展新格局。
同时,围绕着四川特色产业的壮大发展,浙川东西部协作还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构建链式发展新格局,引导资源、资金、资产向园区集聚。
例如,乐山市沐川县借力乐山林竹产业集群,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891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建成西南首个纸制品后加工特色竹产业园区,成功培育以竹浆纸一体化为主攻方向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年制浆造纸能力50万吨,年产值30亿元;建成笋用林基地22万亩,年产竹笋6.5万吨;竹农户年均增收超8000元。(作者 白水)来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