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19日电 题:记者手记:早春,甘肃武威传统产业逐“新”而行
新华社记者白丽萍
记者近日在产业聚集度较高的甘肃省武威市观察到,一些传统企业正在忙着铺设新赛道,发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上午8点30分,奶罐车依次在甘肃博贞原生物乳业有限公司车间外排队,中控室的工人通过电脑操作,将奶罐车与收奶系统相连接,牛奶就顺利进入密密麻麻的输送管道,开启了“变身”之旅。
进入该企业智能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快速运转,工人们来回穿梭,紧盯着显示面板,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干酪素、黄油等产品从杀菌、脱脂到凝乳沉淀、干燥等工艺环节全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公司总经理鲁迎瑞说,“去年企业顺应市场变化,投建新厂,从原来单一的传统工艺生产线,升级扩能建设了5条核心智能生产线,企业产能和效率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早春订单“爆单”,让企业感受到了进行技术升级的价值和意义。鲁迎瑞说:“为了确保按时交付订单,我们大年初三就已复工复产,加紧推进生产任务。”
主动革新,才能在市场浪潮中保持“硬实力”。甘肃天诚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近年来紧跟农业市场需求,朝着农业智能化方向深耕。今年企业研发出小麦(玉米)智能精量播种机,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备播做好准备。
走进这家企业车间的生产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焊接、组装、调试农机。公司总经理鲁刚说:“春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今年小麦(玉米)智能精量播种机开始批量生产,这款农机配备了操控面板,只要输入种子公斤数、株距等信息,就能精准地控制小麦(玉米)下种量和下肥量。”
一开年,企业就收到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1000多台机械式精量铺膜播种机订单。“现在除了保障国内市场需求,我们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鲁刚说,持续研发创新是企业逐‘新’而行的动力,企业将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创新更优质的产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传统产业逐“新”而行也离不开政府的助力。近年来,武威市政府组建企业科技服务团队,通过线下线上“一对一”辅导、深入走访企业等形式,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难题,建立科技服务需求台账,制定符合企业个性化发展的服务方案,积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当地已认定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基地15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19家。
武威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高小华说:“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将创新能力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分层分级进行培育,全力托举企业‘攀高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