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备受青睐 从边陲小镇走向世界舞台

“云南的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一句话让云南的咖啡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提及中国咖啡必然会有云南咖啡的一席之地,那云南咖啡缘何能够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咖啡、中国味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青睐?

(云南普洱咖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被咖啡选中的云南

大约130年前,第一棵咖啡树在云南栽下。同期,一颗引进的咖啡种子在云南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开启了云南的咖啡种植的历史。云南的咖啡也由一颗种子成为了一个产业。

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环境、气候、土壤共同造就云南成为咖啡黄金种植带上令人瞩目的亚洲咖啡产区代表。低纬度带来充足的热量,高海拔带来显著的昼夜温差,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让产出的咖啡豆颗粒均匀且饱满、口感醇厚适中,拥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

北纬15°至25°之间的高原地带在上百年的演化中成为了云南咖啡核心主产区。目前云南已形成普洱、临沧、保山、德宏、西双版纳、怒江等几大核心咖啡主产区。柑橘、坚果、糖类、巧克力、花香、莓果、核果……不同地域的咖啡也形成了不同风味。

2024年年底,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被咖啡选中的云南最终不负众望,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云南咖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摇身一变进阶精品

云南咖啡在初期因种植技术、生产条件等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低端产业链”和“原料供应者”的困境,廉价原料成为了云南咖啡陷入僵局时的痛点。

面对困境,云南咖啡又该何去何从?产地、品种、加工等都成为了云南咖啡破局的关键,云南将目光转向了“加工端”,在精深加工领域下足功夫。

云南出台了“咖六条”,从品种更新、鲜果加工、精深加工、庄园建设、品牌打造等着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继编印《云南省精品咖啡种植区划》等,按照“适地适品适种”的基本原则,划定精品咖啡适宜区105万亩,推荐了瑰夏、铁皮卡、卡杜艾、德热等优良品种。

科技也为云南咖啡发展“插上翅膀”。自主研发的低成本冷萃冻干咖啡加工技术,实现全加工工艺、装备及配套技术知识产权系列化,装备制造自主化,提升产品还原度。推进加工园区与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一体化链条。咖啡精深加工生产区,智能化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一系列的升级转变,云南咖啡精品率已由2021年的8%提升至31.6%,精深加工率已由2021年的20%提升至80%。现在云南咖啡已远销海外,出口至荷兰、越南、德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

(藏在林间山野的小凹子咖啡庄园。普洱市委宣传部供图)

云咖新貌跨界出圈

随着产业升级转型浪潮的助推,云南也在推进精品咖啡产业建设的过程中,走在跨界创新突破的前端。形成了从单一原料种植到“种植加工+文旅体验”的多元产业生态,云南正以跨界融合之势,打造世界咖啡精品的品牌标签。

云南省2022年以来,认定了14家精品咖啡庄园。精品咖啡庄园所产咖啡杯测分数达85分,以超精品咖啡80分“标准线”。打造了集咖啡体验、咖啡游学、咖啡文创、咖啡科研的综合热门目的地。云南咖啡串联起了一、二、三产业,“咖啡+研学”“咖啡+运动”“咖啡+旅居”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以破竹之势,打破产业格局,促进经济发展。

普洱市咖啡产业2024年综合产值85.08亿元,实现3年间综合产值增长3.06倍,22万咖农人均收入超过9600元。保山市咖啡产业综合产值已达90亿元,咖农户均年收入达2.2万元。

如今云南咖啡已在国际市场“咖位”十足,让浓郁的“中国味道”飘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彰显着中国咖啡代表的“实力”,为中国种业自主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高丙芸)来源 : 中国网
  • 农民经纪人

罗洪臣

主营:饲料生产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殷保顺

主营:鸡蛋

姜洪太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