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举办

7月3日,2025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远海三文鱼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海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业内资深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会,共同把脉深远海养殖前沿方向,分享渔业创新实践经验,全方位展现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潜力。

 “国家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在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联农带农、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陈家勇作《深远海养殖发展政策解读》主题报告。他提到,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作为我国首个深远海养殖专项政策文件,按照“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生产”的工作思路,全产业链全环节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付世晓在作《大规模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发展与展望》报告时,深入分析了我国深远海网箱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在实尺度波流环境下网衣载荷的获取,会直接决定网箱在极端海洋环境下的网衣系统的安全性;极端风浪条件下的坐底定位难题,关乎网箱在台风天气下的存亡;以及大型浮式网箱水弹性分析与系泊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关乎网箱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付世晓认为,未来深远海养殖的发展需要借助智能无人技术,打破“空间—感知—决策”三重壁垒,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在《我国鲑鳟鱼类深远海养殖进展、困境与创新》报告中介绍,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目前海水三文鱼养殖面临多重困境,一是无法实现周年规模化养殖、持续供货能力弱,议价权不足,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二是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高于产品价格,产品销售价格受进口产品压制形成价格天花板,盈利困难;三是鱼种质量不稳定导致供给缺乏保障,生产计划确定性差;四是海水养殖虹鳟因市场认知偏差备受歧视。随着养殖模式优化、养殖装备创新和生产范式升级,我国海水鲑鳟鱼类养殖正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逐步突破鱼种、成本和供给稳定性等瓶颈,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研发部主任姜晓明在《深远海养殖鱼类绿色保鲜与高值加工技术装备创新》报告中表示,深远海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在水产品加工环节面临更复杂的挑战,这对加工技术、时效性、产业链协同等提出了特殊需求。他认为,深远海养殖鱼的绿色保鲜与高值加工技术装备正加速革新,智能一体化保鲜系统实现全程冷链溯源,深远海养殖鱼的绿色保鲜与高值加工,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路径,也是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作者:冯建伟 来源:农民日报
  • 市场大户

蔬菜大户丁全芳

主营:各种蔬菜

赵明

主营:烟、酒、饮料批发。

张昆

主营:水产、副食品

王玉芳

主营:螃蟹

武香玉

主营:水产、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