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铺金绘新景——吉林双辽市王奔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记事

夏日的阳光洒满王奔镇的每一寸土地,田间地头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气息。放眼望去,火红的辣椒如一串串玛瑙挂满枝头、翠绿的大葱挺拔整齐、金黄的香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不停,农旅小镇上游人如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共同勾勒出王奔镇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双辽市王奔镇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精心打造农业品牌、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秀美的振兴之路。

 特色种植串起致富希望

 在宏伟村辣椒种植基地,成片的辣椒长势喜人,青翠欲滴的枝叶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在阳光下泛着诱人般的光泽。当前,宏伟村14公顷“北京红辣椒”正处于果实生长期,10户参与种植的农户预计年均增收2万元,成为全镇农业转型的标杆。14公顷的辣椒田,不仅仅是一片庄稼地,更是10户农户的致富希望。村里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从育苗、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走进呈祥村连片的大葱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葱香。放眼望去,20公顷葱田整齐排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今年我们引进了新品种,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看品相,葱白长、葱叶绿,口感脆嫩,辣中带甜,在市场上特别抢手。”村党支部书记陈文福拔出一株大葱向记者展示。更令人欣喜的是,全镇创新推出的“路边经济+庭院经济”模式,让80公顷闲置土地焕发新生,80%的边角地种上了经济作物,昔日的“方寸地”真正变成了农户的“增收园”。

 品牌农业结出甜蜜果实

 “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我们留久村的‘久香吉双香瓜’,不甜不要钱。”在留久村的瓜棚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明亮推销着手里的瓜。“久香吉双香瓜”是留久村精心打造的农业品牌,为了打响品牌,孙明亮从选种、种植到包装都下足了功夫。选用优质的香瓜品种,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确保香瓜的品质和口感。同时,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突出品牌特色。品牌的成功注册,带动了村里40公顷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年产值超200万元。

 在光明村,合作社创新推出的“花生+菌类”轮作模式让村集体和村民受益匪浅。“花生和菌类轮作,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种植模式让土地得到了充分的休养和利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就能增收15万元。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土地入股拿到分红,还能在合作社打工赚工资,实现了双重增收。

 产业链上书写融合文章

 巨兴村的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作响,一派繁忙的景象。小麦经过清理、研磨、筛选等一系列深加工工序,变成了高品质的精品面粉。“我们采用两茬种植模式,让土地的效益翻了一番。再加上这个加工厂,把小麦加工成精品面粉,又能让粮食增值30%。”村党支部书记赵德仁介绍说,“以前小麦直接卖,价格低,现在经过加工,附加值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也跟着增加了。”

 加工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村里小麦的销路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许多村民在加工厂上班,每月都能拿到稳定的工资。同时,加工厂还带动了周边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宝山村,乐野小镇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乡村焕发了新活力。每逢节假日,都有游客来此参与农耕体验、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农特产品。该模式不仅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王奔镇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让“久香吉双香瓜”“北京红辣椒”等特色品牌走出四平,走向全国,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王奔经验”。(四平日报记者 王冬雪) 来源:四平日报
  • 农民经纪人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殷保顺

主营:鸡蛋

罗洪臣

主营:饲料生产

阎洪博

主营:禽蛋购销/巴斯夫预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