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涌万象新丨渭南大荔:大河经纬间编织冬枣产业与绿色工业的经济“双面绣”

智能机械臂在枣棚间灵巧翻飞,让一颗颗红润冬枣直达四海餐桌;钢铁巨爪于垃圾山中精准抓取,将一车车生活垃圾化作万家灯火……

8月7日,“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中国枣乡”渭南市大荔县。在这里,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与绿色转型的循环工业正“双轮驱动”,共同描绘着一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奏响传统农区向现代化强县迈进的铿锵乐章。

“甜蜜经济”智造升级,冬枣全链条撬动乡村振兴

在陕西大荔县绿丰源农场的冬枣大棚里,一场“人机协同”的收获正在上演:初代“蓝侠”AI冬枣采摘机器人伸出灵巧的机械臂,探入繁茂枝叶间,借助搭载精密视觉系统精准锁定一颗红润饱满的冬枣,柔性夹爪稳稳收拢,短短8秒,鲜果便被摘下,轻柔落入收集筐。围观的采访团踮脚张望,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大荔冬枣产业升级的缩影。作为全国冬枣最佳优生区,大荔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与显著昼夜温差,孕育出这颗“金果子”。历经二十余年技术革新,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等设施农业在当地广泛应用,让冬枣上市期大幅延长,从5月持续至10月,成功推动产业从“冬枣”向“夏枣”跨越。

“冬枣采摘机器人的试验应用,标志着大荔冬枣产业向智能化迈出关键一步,不仅解决了高温采摘的艰辛,更能降本增效,让果农腾出手来深耕深加工和电商销售。”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说。

如今,电商正成为大荔冬枣直达消费者的高速通道。在绿丰源农场直播间,主播热情推介,工作人员依订单严选规格,打包发货一气呵成。绿丰源农场电商负责人于鹏飞介绍,通过电商直播,优质冬枣远销港澳及东南亚,每场直播能够成交约3000单、成交额20万元,为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

从零散种植到42万亩全国最大冬枣基地,从单一生产到三产深度融合,大荔冬枣构建起“小冬枣、全链条、大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品牌价值达67.34亿元,书写着愈加甜蜜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参观完绿丰源农场,采访团成员山西广播电视台试听融媒体中心编导李峙感慨,这里冬枣的品质以及科技型种植的方式,都让他感到惊喜。“我了解到冬枣在育苗、种植、采摘阶段的要求都极高,在统一把控品质之外,更通过科技的助力,让冬枣提前上市,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种植带来的崭新可能。”

“绿色动能”持续释放,工业强链推动循环发展

沃野千里不仅孕育着甜蜜的“金果子”,也滋养着大荔工业发展的新动能。在推动冬枣等特色农业迈向百亿产值的同时,大荔县坚持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积极探索具有大荔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平台,2017年,大荔经开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吸引着优质企业来此落户。

走进园区内的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碰撞的叮当声铿锵有力,一片繁忙景象。这家源自西安的企业,于2017年在大荔经开区建立了专业非标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当地注入了强劲的工业活力。

公司总经理杨延锋介绍,公司目前拥有各类大型加工、检测、试验设备200余台,具备年生产25000吨的加工能力。核心产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功打造了以桥梁施工墩身模板、水利大坝模板、机场道面模板、隧道施工智能台车及隧道施工成型设备为核心的品牌产品线。不仅服务于国内基建市场,更已远销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的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等重大工程中展现着“大荔制造”的力量。

在惠延机械公司的不远处,另一家公司的设备同样“火力全开”。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大荔)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个个钢铁巨爪被操作员精准操控,深深探入堆积如山的垃圾之中,伴随着液压系统的低沉轰鸣,稳稳抓起数吨重的混合垃圾,精准投入下方炽热的焚烧炉投料口。

“如今,每天400吨生活垃圾在此经历规范化的发酵分离处理后送入焚烧炉,每天可产生18万度清洁电能,可供5000户家庭使用。”公司副总经理王福旺告诉记者,截至2025年8月,光大大荔项目累计“消化”生活垃圾50.19万吨,转化为1.67亿千瓦时的绿色 ,其中1.34亿千瓦时输送电网,同时贡献2.69万吨有效热能。

厂区外,一座18米高的烟塔引人注目,却无烟尘与异味。王福旺介绍,得益于先进的烟气净化系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后的烟气排放稳定优于国家标准,垃圾渗滤液则经生化及反渗透深度处理后实现厂内全部回用,达成污水“零排放”。昔日“污染源”转化为宝贵“能量源”,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中国网)
  • 农民经纪人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