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洛吉乡的群山褶皱间,没有轰鸣的工厂与庞大的产业链,却藏着四季流转的烟火气与增收希望。枝头的红苹果、土里的鲜松茸、圈中的林麝群、坡上的牛羊群,这些沾着露水与泥土的“山间小物”,伴着G7611高速公路的建设热潮,正把乡亲们的日子焐得热气腾腾。
春日的洛吉乡,是“盼”的季节。“世界生态第一村”尼汝村率先苏醒,属都湖倒映着新绿,南宝牧场舒展绿意,乡村旅游路线提前预热,游客循着山水走进村内,于炊烟袅袅中体验本土生活。产业筹备同步推进,党建引领下,“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落地,村民或流转土地拿租金,或报名务工盼增收,春日的忙碌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盛夏的洛吉乡,是“忙”的季节。乡里设3个松茸采集点临时党支部,党员带头示范科学采集,既避免过度挖掘伤生态,又保障采收效率。鸡枞菌、杂菌等也成了增收补充。养殖基地同样热闹:彤麟农业的360余只林麝在圈中活动,专业人员用专利技术采麝香,一只公麝年产出价值超2万元;5个肉牛基地近万头牛、3个生猪基地上万头猪长势喜人,养殖大户带小农户干,“汗水换票子”成了夏日里最实在的写照。
金秋的洛吉乡,是“实”的季节。丰收的香气飘满山乡:九龙村300亩白芸豆、75亩荷兰豆收仓,90吨干货卖出100多万元,村集体还能分红;“云层上的彝乡”里,高原苹果红透果皮,咬下满是清甜;洛吉村核桃收满筐,经分拣包装贴“洛吉河”商标后,通过“832平台”发往全国,让外地食客也尝到洛吉秋味。尼汝村祭山跑马节更添喜庆,村民穿藏装、赛马、跳锅庄舞,七彩瀑布下的游客吃藏家宴、住民宿,带动村里餐饮住宿年收入超100万元,丰收的喜悦在歌声中蔓延。
冬日的洛吉乡,是“暖”的季节。一场雪后,山尖裹上银装,雪下却藏着生机——播下的豌豆、小麦、青稞、蚕豆,根系在土里悄悄扎根。腊月里,彝族过“彝族年”、藏族过“藏历新年”,家家户户筹备“年猪饭”,灌米肠、炒猪肝、烤火烧肉,热油“刺啦”浇在葱花米饭上,一碗下肚浑身暖。
如今,G7611高速公路建设正酣,通车后将让洛吉的“小众产品”更快出山,还能串联尼汝生态、九龙杜鹃花海与多民族非遗,融入滇西北旅游黄金环线。靠着“党建+产业”的引擎,洛吉乡正从农产品初加工向深加工延伸,从单一种养向森林康养、文旅融合拓展,一步步朝着“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技能、人人有笑脸”的甜日子扎实迈进。(殷源、洛吉乡人民政府、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