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市扎实做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粮满仓 服务有“粮”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近年来,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做足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吉林省图们市积极推动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企业,提升粮食绿色仓储能力、机械装备能力、节粮减损能力等,补齐粮食流通短板弱项,推动粮食产业在“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上实现双向突破。
 10月中下旬,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种植的蜡质玉米相继开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于广袤的田野,玉米脱粒后被分装至转运车,并直接输送到该服务中心的粮食风干仓内。玉米从收割至干燥全程不落地,产后损耗大幅减少,确保了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位于凉水镇东甸村,院子里9组粮食风干仓高高耸立,从地里运回的玉米颗粒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装入仓内,自然风从立体式网状结构的仓体穿过,待玉米风干至安全储藏水分后,销往松原市的合作企业。“粮食风干仓可是‘晾粮神器’,能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地趴粮’问题。”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总经理杨建旺说,降水存储是处理粮食的关键环节,若粮食受降雨、降雪影响,产后干燥不及时,容易发生霉变,增加粮食损耗,农民收益将大打折扣。企业计划搭建12组粮食风干仓,单批次可风干粮食4000吨左右,助力农民减损增收。
 杨建旺说,凉水镇东甸村秋季风大、冬季不寒,为粮食风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粮食在风干仓内降水后,无需人工翻倒,依靠自身重力便可依次向下流动,风干过程节能环保。他表示,相较于烘干粮,风干粮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能避免热损伤,而且霉变风险低、毒素含量低、破碎率低且容重更高,粮食品质实现等级跃升,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粮食风干只是节粮减损的序章,存储环节的智慧升级则为守护粮食安全续写了新的篇章。今年,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开展的“德鑫惠农粮储中心建设项目”入选2025年度吉林省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拟新建4个标准化粮食仓储库房,构建智能管理、智能安防等在线监测系统,以实现粮库各环节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做实粮食绿色仓储,进一步增强对粮食的保障能力。“农民把粮食堆放在场院或者田间地头,很容易造成虫蛀、鼠咬、霉变,有了‘智慧’仓储,能够有效减少储粮损失,延长粮食销售窗口期,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杨建旺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蜡质玉米的优质产区,也是众多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化工产品供应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供应地之一。近年来,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搭建起企业与农民间的合作桥梁,通过“以销定产”蜡质玉米订单种植模式,让更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稳增收、得实惠。今年,凉水镇东甸村种植大户谷延龙与图们市德鑫农业服务中心签约种植20公顷蜡质玉米,他告诉记者,签订的合同里明确了保底价,从收割、晾晒到销售完全不用操心,预计每公顷能比普通品种玉米多赚2000元左右,种植风险降低了,收入有提高,产后环节更是省心省力。
 从订单农业的“精准种植”,到产后服务的提质增效,再到收储环节的智慧赋能,图们市持续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鑫君)来源:延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