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区水上“春耕”做好“盐碱地农业”文章

阳春三月,水上“春耕”正是忙。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规模化养殖的黄河口大闸蟹到了扣蟹苗起捕投放的大好时节。

  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蟹农们正将培育的优良蟹苗投放到蟹塘里,整个投放工作预计于三月底完成。这些蟹苗是垦利区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共同选育的水产新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盐碱、抗病能力强、规格品质高等特点。

投放黄河口大闸蟹扣蟹苗

  “要把大闸蟹养好并非易事,从苗种选择到养殖方式,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赵金山说,挑选蟹苗要选择背壳有光泽、颜色为青灰色、个头大小统一、四肢矫健、放在地上能迅速逃脱的蟹苗。待到“九月圆脐十月尖,菊留秋色蟹螯肥”的金秋时节,“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高品质黄河口大闸蟹方能养成。

  垦利区在深化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大处着墨,从苗种繁育和养殖模式入手,解决“卡脖子”环节,提升成蟹规格品质。

  当地投资2亿元建成了集农技研发、科普展览、餐宿旅游、电商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研究、研学活动。同时,与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合作,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优质良种“黄河口1号”选育。

  “大规模本土化育苗一直是大闸蟹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除了借助外力,我们还建设了黄河口大闸蟹联合育种基地,去年5月成功繁育出黄河口大闸蟹优质大眼幼体1亿多只,培育出了滩涂地的‘耐碱基因’新谱系,破解了‘南繁北育’困境。”垦利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子军介绍。

  养殖模式是提升品质的关键要素之一。垦利区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和《黄河口大闸蟹质量技术规范》,建立起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新标准,推广精细化养殖模式,采取种植尹乐藻、轮叶黑藻等方式滋养生态饵料,成蟹规格、品质、口感、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5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池塘3万亩,2022年实现产量4507吨。

  “现在,我们公司养殖的大闸蟹平均规格提高到3.5两,亩均产量提高到200斤,效益超过1万元。上市时间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两周到一个月左右,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军说。

  垦利区还布局“营销矩阵”,“线下”建成黄河口大闸蟹交易中心,现有销售实体店100余家;“线上”建成黄河口大闸蟹网红直播基地,开设京东、顺丰优选、淘宝等电商专区,网上销售额超过30%,远销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黄河口大闸蟹蝉联“中国十大名蟹”,获得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牌价值超26亿元。

  如今,垦利区已发展有惠泽、恒盛、景明等10家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9家大闸蟹合作社以及垦利街道南三合村、小高村等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专业村,从事大闸蟹养殖的农户超300余户。

  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中,垦利区突出富民增收,把群众纳入大闸蟹产业发展全链条,建立了“党委+协会+村党支部+联合社”“群众入股+村集体筹股+党委政府配股”和“链条嵌入+过程引导+全民参与”等机制,带动3000余人增收致富。

  毛螃蟹成为富民蟹,盐碱地变身“金饭碗”。目前,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已发展成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垦利区也成为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示范县。“我们将继续深耕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大闸蟹产业实现‘科研、养殖、加工、电商、旅游’全链条发展,更好地惠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垦利区副区长宋连军说。(王娜)来源:新华财经
  • 农业合作社

甘肃静宁县霞飞苹果专业批发合作社

介绍:也源于其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广,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及日本的著名果树专家

定州第一苗圃

介绍:乔木类:(1—20公分) 法桐、白蜡、合欢、国槐、龙爪槐、火炬、栾树、银杏、千

辉县市丰田种植专业合作社

介绍:平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