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催生肉牛产业新动能

近日,2024年安徽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合肥召开。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近年来,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瞄准肉牛新品种选育、饲料降本和新饲料资源开发等进行科研攻关,同时加强养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多管齐下,赋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缺少优质肉牛品种是安徽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难点。为了提高种质特性,提高肉牛产业的生产力,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太湖久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霍山大别山牛繁育场、颍上牛哥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大别山牛选育、杂交利用研究。经过选育,24月龄大别山牛公牛体重366.88±8.77千克,母牛体重达326.8±12.4千克,分别提高16.69%和12.4%。千克,较常规育肥提高了34%,体重最高可达到498千克,相比杂交选育前提高了60%。“在有效提高大别山牛的生产性能的同时,我所利用大别山牛、安格斯牛的杂交一代、二代,经过精准营养和饲喂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的大理石花纹牛肉,而且风味良好,适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为安徽省肉牛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发展活力。”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贾玉堂说。 

 饲料成本约占肉牛饲养成本的75%,因此饲料的配比和管理方法就成为肉牛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科研人员开展了肉牛非常规饲料营养应用技术研究。“我们对安徽省南部山区大量的芭茅草的营养成分、青贮制作、饲喂量等进行了研究,通过饲养试验,芭茅草能大量用于饲喂肉牛,降低饲养成本,开发新饲料资源。”贾玉堂告诉记者,他们还同时对酒糟、豆腐渣、松针粉、油菜秸秆等非常规饲料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饲喂技术开发,推广发酵饲料等技术应用。通过各类非常规饲料的应用,在保持日增重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饲料成本15%至20%。 

 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是科技赋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詹凯介绍,安徽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以来,该所畜牧专家编写了技术培训材料,先后在蒙城、临泉、太湖、休宁、祁门、旌德、绩溪等地开展20余次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其中开展县级技术培训8次,培训人次400余人。指导新牛场建设4个,指导改建牛场3个。作者:汪永安 来源:安徽日报
  • 市场大户

褚中平

主营:小水产品加工外调

莲荷商行

主营:莲藕,藕带,藕苗,藕种

刘江辉

主营:水产、副食、调料

邓克明

主营:淡水鱼

武香玉

主营:水产、副食
  • 农业合作社

河北省安平县曹庄山药批发基地

介绍:主营:白山药 麻山药 小白嘴 山药,山药种,山药苗

乌拉特前旗富星农业专业合作社

介绍:长期批发葵花籽

临海市川南果蔬专业合作社

介绍:我社主营西兰花,白花菜

山西新晋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

介绍:本地区大量辣椒已上市,现面向全国各地销售各种优质干辣椒! 品种有:北京红,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