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葡萄“打伞” 果实更香更甜

适宜的气候条件,多样化的土地资源让云南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区之一,同时也是葡萄栽种种类丰富的地区。然而,葡萄作为一种“易生病体质”水果,从上架、施肥、浇水到喷药、打梢、掐须,每一步都需要葡萄种植者们细心呵护。

以往葡萄病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频发,且雨季降雨冲刷及高湿环境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化学防治措施难以奏效,病害一旦爆发流行,果农便束手无策,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为了让老百姓生产出优质的葡萄,被誉为“植物医生”的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书生带着团队围绕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中所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了理论和技术研究。



(项目团队成员给果农培训)

“我就是一名植物医生,和‘啄木鸟’一样。”朱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介绍道,云南虽然葡萄种植量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葡萄产区气候类型多样、病原种类复杂,如遇病害爆发流行,会致使葡萄产量下降乃至绝收。2007年,博士毕业的朱书生回到云南,他给自己找的第一个研究方向,便是葡萄病害防治。

在对云南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规律做详细研究后,项目团队研究人员发现葡萄病害跟降雨关系重大——降雨后会在葡萄叶片和果子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落到水膜中,只要有4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萌发浸染,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而传统的防病程序复杂,遇到云南雨季,药物打到叶面上一阵雨下来就淋走了,效果不明显。据此,项目团队提出一条简单高效、绿色防控的解决思路:给葡萄“打把伞”,以不变应万变。



“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主要所做的工作就是围绕云南的高原特色产业进行病虫害防治研究,通过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的优质生产。给葡萄‘打伞’的原理看似简单,但捅破这层窗户纸我们花了很多年。”朱书生说。



(宾川基地栽种的阳光玫瑰)

据朱书生介绍,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该成果理论上利用生境耦合实现病害生态控制,技术上具备轻简化实现快速推广特点,为低纬高原葡萄产区病害防控理论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成功经验,成果的应用有效减少农药用量80%以上,节约化肥20%以上,显著提升了葡萄品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通俗易懂的原理背后是朱书生团队15年的坚持不懈和刻苦钻研。自2007年开始,在云南省科技计划、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牵头,组织研发团队进行科技攻关。15年的系统研究,深入揭示了云南不同葡萄产区生境特征和病害成灾机理的基础,阐明了通过调控葡萄园水分实现病害绿色防控的基本原理,构建了雨热同季生境和干旱河谷生境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



项目成果从2007年在红河州开展试验示范到2016年应用到全省16个州市,推动鲜食葡萄产业成为云南省大理、红河、楚雄、曲靖等产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既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又打造了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标杆。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助力云南葡萄种植面积从不足10万亩到60余万亩的跨越式增长,为云南建成我国优质鲜食葡萄主产区提供了关键支撑,彰显了云南绿色食品特色,获得了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张津/文   云南农业大学/图)来源 : 中国网
  • 市场大户

赵明

主营:烟、酒、饮料批发。

水果大户邱新华

主营:库尔勒香梨、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克拉玛依(大农业)红堤葡萄、伊犁河谷特产蟠桃、山楂

孙冰梅

主营:鲜切花

杨道义

主营:螃蟹

周克珍

主营:江苏盐城、河北永年、山东金乡的蒜薹、安徽的茭白、长阳包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