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
●围绕粮、棉、瓜、菜、菌、药、渔、种8大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建设50个基地和200个园区
●全市已建成观光休闲农业景区200余处,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多亿元
本报8月10日讯(记者 卞思杰 通讯员孙连魏)上半年,我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0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10元。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以“两型”农业发展为主攻方向,济南现代农业发展走出5条特色路子,加快了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
以基地园区建设为重点,走出农业产业区域化聚集路子。全市围绕粮、棉、瓜、菜、菌、药、渔、种8大区域主导产业,以推进建设的50个基地和200个园区为载体,聚集科技、资金等各类要素,抓好产品特色培育和产业层次提升,带动优势产业在优势区域膨胀壮大,形成了一批像章丘大葱、曲堤黄瓜等优势突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产业隆起带。目前全市基地园区已发展到25.8万亩,辐射带动超过200万亩。
以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为重点,走出农业科技化支撑路子。围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我市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农业专家团队和新型农民两支队伍,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双推”和农业科技培训三项计划,完善农业科技投入、运行、竞争和监管四项机制,逐步形成了农技推广“1234”模式。目前,全市组建起由首席专家、执行专家和专家助理构成的百名农业科技专家精英团队,建设了16处集教育培训、示范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培训中心,引进推广新品种372个、新技术296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76%。
以农业品牌打造为重点,走出农业高端高质高效路子。坚持质量为本、品牌引领,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注重“三品”认证管理,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和名牌农产品,侧重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强化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提升,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36个,打造各类农产品品牌140多个。
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走出拓展农业功能的路子。以强化基础性、拓展创意性、推进融合性为重点,加快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以赏花、采摘、垂钓、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泉城乡村乐”品牌。目前全市已建成观光休闲农业景区200余处,推出6大类60个精品项目,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多亿元,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健身、全年农家乐的观光休闲农业链条。
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走出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发展畜沼菜、畜沼果、畜沼渔等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2万亩,设置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11处、有害生物基层监测点6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