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宝瑞)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在农业“接二连三”促农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壮乡多民族风情、沿海沿边区位、四季如春气候等优势,科学推动农业产业与山水、生态、民俗、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到2011年6月底,全区累计建立各类休闲农业园316个,涉及种养面积38.6万亩;农家乐1100多个,经营农户3.73万户,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0.81万人;201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78.9万人次,旅游收入9.71亿元,农民从中增收3.26亿元,旅游点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最高达3000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广西拥有特色的山水,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澈的涓涓河流、旖旎的北部湾风光,常言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谓广西处处是桂林。广西拥有特色的民俗,壮、瑶、苗、侗等12个民族齐聚一堂,是全国唯一兼具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拥有特色的农业,既有热带水果又有温带水果,既有田园产品又有林下产品,既有淡水鱼类又有品种多样的海产品,既有丰富的植物又有特色的畜产品等;结合生态农业、农业特色产业“339工程”、“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等项目和“三免”、“三避”、间套种、生态循环农业等特色农业技术,广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广西是中国的“糖都”、桑蚕第一大省、冬菜第一大省,水果总产量进入全国前四,肉类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居全国第八,食用菌总产量位居全国第十。特色农业融入特色山水,特色农业融合特色民俗,以山水之灵润色农业之美景,以民俗之韵丰富农业之内涵,逐步实现了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特色山水、特色民俗相辅相成,“三特”同步发展的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广西休闲农业风格。迄今,广西累计建设“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示范村50多个,建立农业主体地位突出、南国特色鲜明、民俗文化浓郁的农家乐休闲农庄1000多个、各类休闲农业园316个。
“三特”融合后的广西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业基础的升华,把农业产业区变成风景区,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枯燥的劳动变成健身运动和可参与的体验;充分发挥了休闲农业一头连接城市和市民、一头连接农村和农民的功能,增进了城乡之间的互动,吸引市民从城市游转入农村游、从公园休闲步入田园休闲,引导城市资源要素流向农村。
近年来,广西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山水嵌合型、民俗融合型、城郊休闲型、景区补充型、长寿养生型、滨海渔家型”等休闲农业示范点,累计建立农家乐旅游点1100多个,经营农户3.73万户,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0.81万人,40%以上县(市、区)举办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和中外游客休闲度假的新亮点。
此外,广西各地还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博览园、农业节庆、休闲农产品等,打造休闲农业精品,为游客提供了贴近自然、体验农业、感触心灵的丰富多彩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活动。如广西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八桂田园”常年有大批蔬菜、水果和花卉展示,辐射带动周边250个乡镇、1.2万农户致富,吸引了多国元首前来参观,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如今,广西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把休闲农业列入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规划、将2011年确定为“休闲农业推进年”,结合新农村示范建设、城乡风貌改造、特色名镇民村建设、农户“万元增收”等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让休闲农业成为提升幸福指数的诱惑之旅,成为收获心灵感悟的和谐之窗,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康庄之路。按照“一县一个点,一市一条线”进行布局,精心打造15条风格各异的休闲精品线路,打包向区内外游客推介,引领人们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亲近田园,有效提升了广西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