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草莓受“乙草胺超标致癌”风波影响滞销价跌

 虽然“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后被权威检测结果和业内专家否定,但由于之前“草莓残留乙草胺超标致癌”的报道流传甚广,已经迅速导致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种植户和经营户损失严重。
 多个主产区销售迅速走冷,价格跌大半
 辽宁东港市农经局局长刘作仁介绍,东港全市种植草莓16.8万亩,是全国种植草莓面积最大的县;全市20万人从事草莓相关行业,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草莓第一县”。5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港市椅圈镇李家店村的“联胜草莓合作社”,看到仅有四五人正在分拣包装收购来的草莓。而4月26日,还有十几个人干活。
 合作社理事长王晓东告诉记者,该合作社草莓直供沈阳一家大型连锁超市,“4月26日之前,一天供货六七千斤,现在也就供应两千来斤,不到1/3。中间刚曝出乙草胺风波时,还让我们停了三天供应。按照原来协议,‘五一’期间每天应该供应1.5万斤左右,这个‘五一’基本停止了。”
 销量的急剧下降,带来价格的大幅走低。4月26日之前,这个合作社收购的大棚“九九草莓”(一个品种),价格一直稳定在7.5—8元之间,乙草胺风波后,经过一些网站渲染,收购价直接掉到了2元钱一斤,现在才恢复到3元至3.5元。
 据统计,目前东港每天草莓产量1800吨。东港市农经局对90个定点草莓种植户的调查显示,4月25日—26日,正常的市场批发价为每公斤14元,而受报道影响,平均批发价格骤然下降为每公斤4—6元。草莓种植户遭受巨额损失。
 经销户也损失严重。王晓东介绍,超市进不去的三天,只好拉到批发市场;有七八千斤草莓卖不掉,保鲜期又非常短,只好倒掉。
 辽阳市、辽中县等辽宁草莓主产区,原本红火的草莓销售也迅速走冷,价格不到原来1/3。刘作仁说,“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致癌”报道出来后,各地对草莓的恐慌迅速传导到主产区。4月27日以后连续几天,北京、哈尔滨、深圳等传统的大市场、大超市纷纷停止购买草莓。这几天市场重新允许进入,价格才有所反弹。
 消费者恐慌难消,当季草莓烂在地里恐致后期损失
 “我们种草莓从没有用过除草剂,怎么可能含乙草胺致癌呢?”东港市龙王庙村一蒋姓村民说。
 农户无奈的另一面,是消费者止不住的恐慌。尽管多地表示未检出乙草胺,众多消费者却纷纷坚持“哪怕没有致癌农残也不会买了”。
 山东省烟台市绿食草莓研究所所长刘景亮告诉记者,当地此时正是产量最大的盛果期,80%的草莓都是成熟果,如果不能及时采摘,第二天就会烂掉,还可能引发灰霉病,殃及其他草莓。现在,受负面新闻影响,粗略估计已有1/3的草莓烂在地里。“今年烟台产区的草莓种植户几乎必亏无疑。”刘景亮说。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多个草莓产区。四川省双流县是全国最大的冬草莓基地,该县农村发展局办事员、中国草莓协会常务理事干大木告诉记者,受报道影响,当地观光采摘草莓的客户这几天减少了2/3以上,以前采摘价是一斤30—40元,现在跌到一二十元。草莓已开始烂在地里,预计后期总损失在每亩300斤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草莓种植监管较严,不存在“卖的不吃,吃的不卖”
 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博士认为,总体上看,草莓的安全生产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监管体系。
 辽宁东港市草莓研究所副所长姜兆彤说,每年市政府都会在春秋两季重点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培训。他们有专门的草莓农药售卖柜台,草莓农户购买病虫防治药剂需要登记,执法大队也经常进行抽检;草莓还建有可追溯系统。很多人说农民对农产品都是“卖的不吃,吃的不卖”,但东港草莓农户都是在地里摘了草莓直接吃。
 干大木也觉得双流当地对草莓生产的监管严格:植保站会对农药使用进行技术指导;执法大队对农药购进售出进行台账检查;种植业主需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有田间档案记录;此外还有质量检测部门的定期检查等。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说,每年他们都会对种植户进行3—5次安全化生产培训,对草莓也形成了县级有农产品安全监测站、乡镇有监测室、生产基地有监测点的“三级监测网络”。
 采访中,草莓种植户和基层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纷纷建议,主流媒体应该加大对各地检测的草莓质量结果的报道力度,一些前期进行报道的媒体应该积极澄清解释,挽回公众误解。“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特别关心,媒体在报道相关负面事件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片,更不能轻率地播出,这太伤害农民的心了。”张运涛说。

另一则报导:
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说各地草莓滞销的事情。美味的草莓怎么会滞销呢?事情的起因是日前一则有关“草莓有毒”的报道,报道称在北京购买的8份草莓均检测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而乙草胺在某些国家被认为可能导致癌症。

该报道一经播出,激起千层浪。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草莓市场展开抽检。检测结果显示,175个样本都没有检出乙草胺。

虽然检测的草莓出产地在北京,但是“草莓有毒”的说法,还是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感到了担心。各地的草莓销售都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河北:放学回家路上的小珊珊想吃草莓,没想到被一向惯着孙女的爷爷奶奶一口回绝了

奶奶:反正我感觉是农药多。

爷爷:反正闹不清,是不是不安全、膨大剂什么的,都担心。

奶奶:以后不行就别吃了。

辽宁:消费者对草莓望而却步

种植户:很多种植户的草莓,多少钱没人敢要。

青岛:和前段时间相比,虽然价格相差不大,但销量却明显减少。

“肯定下降了,差不多一半吧,就因为说这个草莓检查出来有什么问题。”

安徽:长丰县草莓批发市场门庭冷落,全县损失超过5亿元

“最近这几天基本上就是停止销售了,大概我们每亩田的产值要减少大概2000多块钱,大概全县今年草莓的尾果经济损失至少有5个亿以上。”

面对“草莓有毒”的消息产生的“蝴蝶效应”,各地都在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辽宁是全国草莓第一大省,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王巍说,在草莓遭遇“乙草胺”风波后,辽宁省对14个市开展了专项检查。

王巍:我们立即启动了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方案,加强草莓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手对主产区开展了草莓安全质量检查,随机抽取了51个草莓样品送检,100%合格,均未检出乙草胺。

安徽省长丰阮巷草莓市场负责人阮文启认为,对于报道草莓检出百菌清和乙草胺“相当外行”。他表示,草莓属草本植物,对除草剂非常敏感,打了乙草胺反而会让幼苗死亡,不会结果。

阮文启:不懂技术的老百姓来种草莓,都不会打乙草胺,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药打上去,草莓就不长了,农民想种点草莓打上这个药后,就不长了,起码懂得这个道理。

专家也表示,从草莓的标准种植过程来看,使用乙草胺并导致其残留超标的可能性很低。因为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从草莓的生长周期看,此时的使用不可能会残留那么久,消费者买到含乙草胺草莓的几率并不大。

据悉,全国草莓种植面积共有210万亩左右,这次事件至少让莓农损失惨重。一些协会和草莓市场负责人认为果农们“蒙受了不白之冤”,准备联名起诉。

负责人:农户问我怎么弄,我讲我们要全国农户联合起来找个说法,你不能讲不了了之了,现在关系到明年怎么办,现在农户都担心明年怎么办?

本来是北京地区爆出“草莓有毒”的消息,专家后来也出面辟谣,为什么会导致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产生恐慌呢?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认为,主要是源于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的担忧。

展江:因为食品安全是长期的议题,而且在中国没有彻底的解决。政府想解决,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有困难,所以公众对于食品是否安全一直存有疑虑,的看法就是,如果北京的食品安全都存在问题,其他地方存在的问题至少不会更少,可能会更多。所以它会影响到全国其他地方草莓的销售、样可能更能说服社会公众,否则,各执一词,最后很难有哪一方的意见占据主导,给公众一个符合他们期待的回应。
(以上新闻来自网络)

笔者一直想说新闻报导要写出实际问题、真实问题,写者应先搞清事实再报导,成那一年香蕉滞销。而香蕉用药水来催熟已经是一百多年的历史,此技术并无毒无害,只是这个记者的宣扬造成消费者的恐慌。而消费者也应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盲目跟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已经提到了重点工作点,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对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很规范,但极个别的出现问题,不应一棍打死一帮。就事论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智消费。

        





             大洋路市场信息中心 (房淑霞 20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