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 时下,在新疆由南向北展开的春耕画卷中,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将一年的希望播撒在田地里。
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今年新疆忙碌的田间地头变化明显——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在提高,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更加讲求品质,农业生产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普及……天山南北春耕生产奏响的“交响曲”更加动听。
种植结构更优化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今年春耕伊始,新疆各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落实,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结构调整势头良好。
4月初,在温宿县克孜勒镇古洛克村的大棚里,村民阿不都热西提·托乎提摘下成熟的草莓,等待专人送到阿克苏市的超市和电商服务企业。
2018年,听说村里组织农民学习温室大棚种草莓的技术,阿不都热西提第一个报了名。“以前靠种家里的几亩地收入不高,虽然种温室大棚草莓是个细活儿,但有市场,家里也因此收入提高不少。”
大棚草莓是温宿县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的一个代表,填补了阿克苏地区4月份市场没有本地草莓上市的空白,不但具有价格和地域优势,还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示范。
“以前这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在地里忙春耕,自从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我再也不用操心地里的事了。”4月17日,塔城地区沙湾县商户地乡商西村村民马建荣正联系外出务工。他说,现在,家里不再依靠单一的种地收入,除了土地分红还有务工收入。
马建荣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的瑞祥农业专业合作社,拿土地作为股份,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
“以前村里的土地是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管理,生产规模小。我们将3000多亩土地集中连片,方便大型农机作业,统一种植、统一购买、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瑞祥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启河说。
农业技术更给力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今年春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着农业机械化生产。
4月15日,天刚刚放亮,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赵红光已经带着农民在果园里忙活起来。他是阿克苏市多浪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当地有名的种植苹果能手。2018年,合作社生产的9000亩苹果获得大丰收。
“农业生产由满足‘量’的需求到注重‘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撑。”赵红光说,“如今,我们在教授更多的农民掌握按标准的株行距种植苹果,使用采摘机、清洗分拣机,根据大数据分析后再进行分拣包装,走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在疏附县萨依巴格乡曲云其村,村民吾舒尔·麦海穆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用农业机械播种玉米、平整土地、铺设地膜,不一会儿,整齐划一的“白链”就铺满了田地。
“用机械生产,人轻松多了。”说到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好处,吾舒尔说,以前人工播种时,一个人在前面播种,一个人跟着用坎土曼盖土,劳动强度大,效率和机械作业没法比。
据了解,今年我区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量高效升级,强化农业技术装备支撑。计划在全区建成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20万亩,林果、设施农业等全面机械化示范区面积达到210万亩。同时,重点示范推广节水灌溉、精准农机作业、深松深耕、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高效植保等机械化技术。
质量效益更突出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引领下,农民对农业生产由过去满足“量”的需求,正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4月初,在皮山县木吉镇阿萨尔村,阿不都热合曼·吾舒尔巴柯扛起坎土曼,来到自家红枣园,给刚长出嫩叶的红枣掏根松土。
阿不都热合曼说:“通过科学管理,2018年家里种植的红枣实现丰收。今年,春季修剪、花期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一个都不能少。”
新疆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质、降本、增效。这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提升棉花品质成为我区棉花生产的重要内容。
在沙湾县,近年来为了改变棉花品种杂乱、品质不一的问题,该县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品种统一。
“沙湾县把近10年来种植的棉花品种进行广泛筛查比选,将适宜本地气候、高产优质作为比选要素,确定主栽品种和辅助品种。”沙湾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新涛介绍,“今年春耕,我们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通过确保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实现全县的棉花生产标准统一和品质统一。”
春耕以来,我区各地一方面巩固已取得成效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依靠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加强粮棉新品种研发,提升粮棉质量,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同时,各地还更多地发展绿色、有机特色经济作物,走特色发展之路,这些都为提升全区农业发展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