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
腾冲市
沃土溢彩 边城毓秀
腾冲,西南边陲的极边之城,这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种多样,火山灰土壤营养丰富,空气质量优于国家大气环境Ⅰ级标准,水、土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造就了一个最适宜优质烟区。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腾冲**建设了一个“黄金走廊”绿色生态优质**生产示范区,打造了一个“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典范。
以匠人之心提**发展之质,继金色丝路。围绕“市场、质量、规范”的要求,搭建“工商研”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种植经营模式,构建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科学规划30万亩基本烟田,全面推行水旱轮作和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率先通过STP整县推进项目阶段验收,综合评估名列亚洲第一;荣获“第六批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全国**行业**工作站标兵单位”称号。腾冲**在工商交接中连续多年受到国家局、省局的表彰。工商共建4个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扎实推进“2260”高端特色**开发工作,全力满足重点骨干品牌原料需求。
以斗士之气助力脱贫攻坚,守极边之土。腾冲市**生产规模连续10年稳定在30万担以上,2010年至2018年,累计生产收购**337.6万担,实现**产值44.1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把烤烟产业发展融入烟区脱贫攻坚大局,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烤烟种植计划,2018年全市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户575户,户均增收3.23万元。依托现代**农业建设,成功将明光镇凤凰社区建设成为全省脱贫致富示范区,演绎了“乌鸦变凤凰”的典型案例。积极拓展烟农增收渠道,引导烟农合作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2个、有机肥加工厂1个、“蚜茧蜂”牌菜籽油加工厂1个,以“**+油菜”辐射带动“农业+旅游”“漫城花海徒步”等活动,助力打造腾冲绿色生态新“名片”。
以实干之躯担乡村振兴之责,促天下和顺。2010年至今共投入资金6.03亿元建设基础设施16639件,覆盖农田26.79万亩。其中,烟水配套工程1641件、机耕路356条、**调制设施11009座、购置**农机具3591台(套),界头花梨沟水库**援建水源工程,惠及了0.94万人生活用水、改善了2.3万亩农业灌溉,提高了乡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腾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回首34年的发展历史和瞩目成绩,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腾冲**对行业价值观的不懈坚持。在这连绵纵横的高黎贡山之麓,腾冲**人将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执绿色生态之笔,绘天地人和之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隆阳区
聚焦高质量 展现新作为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国土面积5011平方公里,所辖区域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土壤条件符合烤烟种植最适宜区标准,素有“滇西粮仓”之称,被列为“优质**生产基地”。
隆阳区自1986年开始种植烤烟,历经33个春秋,烤烟产业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烟农意识从“政府要我种”到“我要种”转变、种植经营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生产管理转变。2009年以来,全区**生产规模连续11年稳定在20万担以上,2009年至2018年,累计生产收购**264.6万担,实现**产值31.1亿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隆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紧盯工业企业对**的需求,加强**市场研判,与工业客户建立有效沟通,切实打牢**产业“第一车间”。近年来,工商共建**基地单元3个,通过共同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持续优化生产技术标准,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定向生产精品**,充分彰显**风格特色,着力提高原料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工业企业重点骨干品牌适配率,**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等级纯度位居全市前列,市场需求旺盛,较好实现了工商合作共赢。
隆阳**始终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稳定核心烟区为抓手,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烟区发展成果共享,着力把烟区打造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典范。2005年至2018年,共投入52991.48万元资金,建设烟水工程2.52万件、机耕路72条71.79千米、**调制设施17721座、**农用机械1772台套、育苗工场39个,规划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21万亩,其中核心烟区7.37万亩,受益烟农1.24万户。依托烟农合作社,构建“烤烟+绿心蚕豆”“烤烟+甜脆豌豆”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建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生产线3条(产能1.2万吨)、有机肥工程化生产线1条(产能0.5万吨);利用育苗工场开展蚜茧蜂扩繁,助力全市烤烟及大农业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烟农增收模式上取得了新突破。
东方风来满眼春,扬帆跨越新征程。隆阳**产业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崭新的明天,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烟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为隆阳区建成“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玉龙县
金沙生态美 绿色惠民生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处三江并流核心自然保护区腹地,是离长江源头最近的烟区,具有高原河谷**独特的生态条件和土壤特性。天蓝、地绿、水净、气清、阳光明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玉龙**特有的风格,是江苏中烟品牌配方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原料。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烤烟以来,玉龙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趋强的巨大跨越,年烤烟种植收购量始终占全市45%左右。近3年,全县年均种植烤烟9.98万亩,收购**27.4万担;烟农收入3.86亿元,户均收入4.72万元以上;3年累计上缴**税2.55亿元、年均增长10.26%、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17%左右。
玉龙**在生产技术措施上突出绿色生产,坚持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全方位搭建“工商研学”合作平台,开展土壤保育、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质燃料、清洁能源烘烤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平衡施肥、膜下小苗移栽、绿色植保、秸秆还田等**生产适用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为玉龙**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广大烟区得到生动实践。“十二五”以来,全县完成烟水工程、机耕路、密集烤房、农机具等项目1.63万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01亿元。建立健全基本烟田“占一补一”平衡机制,高标准配套规划基本烟田23.4万亩,核心烟区8.9万亩。建成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4个,其中特色优质**基地单元2个,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烟基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玉龙**始终坚持“市场、质量、绿色、生态、安全”工作方针,坚持把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强化专业化服务作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烟农服务理念,健全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规模种植相适应、与工业需求相对接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供应链创新,实施“集中运输、代表交烟”制度,亩均降本950元,与江苏中烟4个基地单元100%实施“定向生产、全收全调、厂站交接”,工作经验在2018年全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砥砺奋进的号角已吹响,高质量发展的航程已扬帆。作为玉龙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正在并还将继续发挥“支柱产业、扶贫产业、优势产业”功能。玉龙**人将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芒市
生态添绿意 匠心铸特色
祖国西南边陲,有一个美丽的孔雀之乡——芒市,她不仅有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边境风情、厚重的爱国情怀,还有着与津巴布韦高度相似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煦的日光、纯净的空气、优质的山泉,再加上勤劳朴实的边疆人民,使得远跨重洋的冿引特色优质**,在芒市这片土地上飘香。
2012年津引特色优质**开发项目落户美丽的贡米之乡——芒市遮放,从此,芒市走上了一条“贡米”与“**”交相辉映的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路线。以建立绿色生态优质**生产技术体系为抓手,围绕科学施肥、节能减排、GAP管理为核心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全面推广实施蚜茧蜂防治烟蚜、生物质燃料烘烤,尤其在香料烟生产上重点实施农残检测与控制,得到了国际客户的高度认可。如今的芒市烟区已然成为地方绿色生产的典范,引领着全市农业产业向清洁化、现代化发展。当前**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其中津引特色**已发展到2万多亩、6万担规模,占公司该品种**生产总量的31.4%,成为云南特色**产区,连续3年成为全国、全省**烘烤培训主阵地,进一步厚植了芒市**生产的技术底蕴。其**品质受到了江苏中烟等工业客户的高度认可,已逐渐成为受工业客户青睐的产品。
提质增效是使命,增收致富是目标,芒市**是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标兵”。2018年实现**总产值2.06亿元,占地方农业总产值的8.9%。充分依托自身产业优势,把**种在了美丽的贡米基地、将**种植指标向民族地区倾斜、把**种在了边疆人民全面奔小康的“大道上”……如今80%以上烟农为少数民族,6%的烟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芒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战略,为巩固边疆稳定、推进民族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在芒市“两烟”产业的助推下,美丽生态田园城市初具雏形,在创新实践中逐渐显现。
自2009年以来,芒市烟区累计投入烟水烟路、机耕等补贴资金近1.6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芒市烟区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描绘出一派“生态田园**飘香”的美丽画卷。芒市烟区也将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牢固树立责任**形象。2019年,根据省局(公司)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规划烟区78片共12.6万亩,为芒市**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迈出了扎实而有力的一步。
今后,芒市烟区将坚持特色化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狠下功夫,紧扣省局“产业融合、品牌自有、渠道自建”促农增收工作方针,不断充实芒市烟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芒市烟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梁河县
品优质精 笃定远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梁河,它是中国葫芦丝之乡,南方古丝绸之路重镇。北回归线照耀和煦阳光,印度洋送来暖湿季风,在青山滴翠、江水如镜、空气清新、民族团结的氛围里,别有一番天地,也让这位“深闺美女”鼓起勇气抬出心底的憧憬和梦想,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决心融入民族团结和边疆发展的大潮。
没有一种作物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与人文,在她清晰的脉络深处,特色品质与精准扶贫共谱美丽华章,传扬工匠精神,致力于**风格特色彰显,梁河全县种植津引品种**2.42万亩,是全省乃至全国种植该品种**的最大县,这里不仅是最大的津引种植基地,更是德宏**为**上水平作贡献不停留在梦想的努力与实践,**被工业客户评价为国内最接近津巴布韦的**。
我们等候千年,换来金叶在凤尾竹下随风摇曳;我们徘徊百年,让这醇香的**合着葫芦丝吹响“美丽的地方”;我们用8年的努力,让金叶飞纵,刀耕火种的阿昌人民,用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和脱贫的希望。强化连片规模种植,重点打造千亩以上连片11片,其中最大连片规模达1.15万亩。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33.6%,2019年,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户,可实现户均收入2.59万元,实现“种植烤烟,保证脱贫”。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征战,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万马奔腾,3年的蜕变惊醒这沉睡千年的土司家园。这一组组数据犹如跳动的音符散落在大盈江、龙川江畔:省局(公司)在梁河县针对阿昌族聚居区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03亿元,累计建设烟水工程199项121.46公里、受益面积8万亩,机耕路29条共24.1公里,密集烤房2225座、受益面积4万余亩,补贴农机具444台、受益面积11.97万亩,为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居民生活条件发生巨大改变、收入大幅提升、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那面“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红旗在祖国西南边陲迎风招展,畅响云霄的是阿昌汉子嘹亮的歌喉。
这是一片不平凡的叶子,她凝结云南**人的心血,承载着阿昌人民追逐幸福生活的希望。风雨兼程,梁河**生产已历经8载,展望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梁河**将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实现**特色彰显更加充分,推动梁河**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顺利实施再添新砖、加新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