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临安区抢抓数字化改革新机遇,突出产业提能、服务提质、治理提效三大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数字乡村集成示范创新,并在2020年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成为浙江省唯一同时入选两项试点的区县市。本报推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系列报道,介绍其中亮点、经验做法。
从地域看,临安山核桃在长三角卖得******;从品类看,手剥的更受欢迎,山核桃仁的销售也在增长……这些由经验形成的信息,不断引导着临安山核桃的生产经营和加工销售。但它有个缺陷,就是容易滞后,也不全面,而且不够具体。能不能给大量看不见的消费者作个画像,形成大数据,汇总成更精准更有指导性的信息?
服务于山核桃全产业链的“数据大脑”——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已于日前上线。平台背后,是一场数字化的浪潮正在涌过一片片山核桃林,透过一个个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临安山核桃产业的未来模样正渐渐清晰起来。
数据更清晰:大数据为消费者画像
根据山核桃云平台上4870家临安本地电商的数据,今年2月,临安山核桃在淘系平台(淘宝、天猫平台)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9%。销售区域排名前三的仍然是浙沪苏,其中浙江占了50%以上。但在山东、北京、四川、广东等省份,销售增长非常快,这意味着可以在这些区域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省外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这就是大数据描绘的消费者画像一角,这样的分析报告每月一次。数据来源于淘系平台接口,由平台开发者杭州闻远科技提供分析报告,再通过山核桃协会发布给产加销大户。未来,还将接入京东等线上销售数据,以及姚生记等企业线下销售数据。
“原来我们只知道自己家的山核桃卖到哪了,卖得******的口味是什么。这份报告展示的则是临安山核桃整体的数据,等于共享了其他卖家的信息,会更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开发新客户和新产品上有了方向。”龙岗镇一位微商大户告诉记者。
监管更可视:6个基地接入数据大脑
去年底,临安区6个山核桃数字赋能示范基地相继安装了气象站、土壤监测仪、虫情测报仪、智能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基地农户的喷药、施肥等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还可以实时传送和保存基地的土情、林情、树情,以及病虫害、气象等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技术人员可以判断山核桃病虫害发生与土壤温度温度之间的关系,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可以说,这6个基地所采集的数据,将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而对基地负责人来说,所有数据汇总而成的“数字证书”,还有额外红利。位于龙岗镇的示范基地——康之林山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向阳告诉记者,“数字证书”好比基地山核桃面积、树情、病虫害、产量的“身份证”,具有真实性,将来可以作为抵押贷款的依据,银行放款更便利。“同时,它还能指导绿色生产,比如病虫害的预警与防治成效检测,产量预估、测土配方的参考等。”
投资超千万元的山核桃数据大脑的建设和启用,是数字乡村集成示范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它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融合运用,生产端可精准指导农民按时按需开展病虫防治,销售端实时分析电商大数据,为加工端研发满足消费者喜好的新产品提供参考依据。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顾晓波说,系统上线不久,可使用的诸多功能中,有些数据还要进一步丰富,比如接入物联网设备的山核桃基地要增加;有些还要进一步融合,比如接入应急管理局的端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总的说来,我们的山核桃产业必须要转型升级,无论是生态化治理还是精准销售、品牌建设,都能在这个数字平台上找到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