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2月13日电 题:应对价格波动,努力确保销售——江苏南通草莓种植基地见闻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相比于春节前每斤七八十元的收购价,草莓的收购价近日已下跌到每斤六七元。果农凃中奇对此波澜不惊:“这就是市场。关键是要能把草莓卖出去,不能烂在地里。”
记者见到凃中奇时,口咬下,满嘴生香,那甜滋滋的味道,与草莓品种“红颜”的名称十分符合。“现在采摘的是二茬草莓,口感和个体都差了一点。一茬个大的草莓,有鸡蛋那么大。”凃中奇说。
销售通常是种植户最烦心的事,凃中奇却无此担忧。他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江苏柿美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12亩大棚种植草莓,销售主要依靠这家公司。“年前尽管收购价格高,但产量上不来。等产量上来了,价格就跌下来了。”凃中奇说,他自己也做一些零售、亲子采摘之类的,但大批量的草莓,还得靠公司兜底收购。
江苏柿美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向前说,他们去年4月接手这片经营亏损的“农庄”,目前新建3000亩单体大棚、改建553亩连体大棚,并对500多亩大棚进行轮作修养。公司以种植、销售果蔬为主,要求种植户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确保农残不超标、不使用叶面肥、不使用保鲜剂、不使用除草剂。“他们保证质量,我们负责销售。”徐向前说。
即使掌握销售渠道,草莓季节性的价格波动和市场消费量的变化,也让徐向前不得不考虑其他跟进措施。他在全国有7个生产基地,去年10月初,位于辽宁丹东基地的草莓刚上市时,收购价每斤八九十元;11月中旬,江苏南通的草莓开始上市时,收购价每斤降至五六十元。随着各地草莓大量上市,收购价直线下跌。12月中旬,公司每天在全国的草莓上市总量达到7万斤,现在已达到15万斤,每斤收购价已下跌至六七元,但草莓销售季还将持续到今年4月上旬。“草莓的生产周期长、产量高,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卖不出去的草莓怎么办?我们会努力想办法。”徐向前说。
目前,徐向前将滞销的草莓委托其他工厂进行代加工,同时公司正在南通市通州区建设草莓加工基地。“以后,我就可以在自己的基地,把这些剩余的草莓加工成速冻干果、糖果、草莓酱等。”徐向前笑着说,“最关键的是,种植户不用担心草莓的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