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莎车县迎来了巴旦木田间管理的黄金季节。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全县各乡镇积极行动,抢抓时机,全力投入到巴旦木的精细化管理中,巴旦木种植技术的革新正在悄然进行。
走进乌达力克镇幸福村的巴旦木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驾驶着拖拉机,喷洒着石硫合剂。另一边的农田里,村民正忙着追施复合肥、农家肥,精心修剪枝条,为抵御潜在的倒春寒天气做好充分准备。空地上,村民正筹备着矮化密植巴旦木园的建设。
村民玉苏普卡地尔•肉孜说:“今年我决定尝试引进3亩新品种的浓帕烈巴旦木,并采用矮化密植技术进行培育。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操作,期待能够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相较于传统的巴旦木种植模式,矮化密植园在提升产量方面有潜力。据初步估算,每亩产量可增加450至500公斤,这对于林果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幸福村率先在全镇范围内示范推广巴旦木矮化密植技术,推动了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自2月15日起,乌达力克镇全面启动了巴旦木花期前的田间管理工作,各项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预计将在3月10日前圆满完成。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孙龙龙说:“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引入新技术,提高巴旦木的产值,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以这次示范为契机,带动村民参与到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中来,推动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为实现“园成园、田成田、林成林”的目标,乌达力克镇还根据巴旦木异花授粉的特性,采取了两种巴旦木间隔种植以及放蜂增加授粉率等有效措施。
乌达力克镇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拜合提牙尔•吐尔洪说:“我们推广矮化密植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巴旦木的种植密度,从而提升产量和效益,打造一个高产、高效的果园。由于巴旦木授粉难度较大,今年我们与3家养蜂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8800箱蜜蜂,通过放蜂来有效促进巴旦木的授粉工作,确保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姬海明)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姬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