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大别山雾气氤氲,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平湖乡的山坡上,一群毛色乌亮的黑山羊正悠闲地啃食青草。记者见到养殖户胡少元时,他正拿着细木棍将落单的山羊驱离公路。
“只要天气好,这些羊每天至少散步5公里,肉质紧实,很健康。”胡少元说,他早年曾在外打工,看到家乡的黑山羊养殖有市场潜力,便在驻村干部和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回到家乡一心学养羊。经过多年经营,他已建起现场化的养殖工厂,年收益突破50万元。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境内九成以上是山地,森林覆盖率超70%,板栗林与草坡交错分布的自然环境为黑山羊提供了天然牧场。过去,这里的村民也零星散养黑山羊,但不成气候;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已成为罗田的“绿色名片”,常年存栏量突破20万只,综合产值近10亿元。
不是羊牛养殖的主产区,大别山黑山羊产业缘何能做大?早在2008年,就有农业专家论证,大别山的荒山和冬闲田可承载300万只黑山羊的生态养殖工作。
走进位于罗田县三里畈镇黑山羊养殖基地,31栋现代化羊舍依山而建,屋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经过一番消毒,工作人员领着记者钻进一间羊舍,只见数十只黑山羊被分栏圈养,每只都头戴记录生长信息的黄色耳标,羊舍内风扇、喷雾管等散热设施一应俱全。
养殖基地里存栏的黑山羊。新华社记者 龚联康 摄
“以前的黑山羊有点像‘杂牌军’,大小不一,卖相不好。现在有了产业园,羊只体形的标准化、肉质的安全性提升很多。”基地负责人刘晓林介绍,目前基地投用1年多,从养殖户那里收购来的10万只黑山羊,在这里集中育肥, 部门帮助建设的智慧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及羊群健康,实现低碳高效养殖。
为实现养殖过程绿色无污染,基地推行“五统一”标准:统一供应良种、防疫消毒、栏圈建设、技术服务和肉羊回收。在标准化羊舍里,羊尿经化粪池处理后直送农田,羊粪通过自动扒粪板收集,成为沼气原料和有机肥,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
绿色养殖让大别山黑山羊名气越来越大。2023年10月,在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之下,盒马(中国)有限公司与罗田县签订乡村振兴框架合作协议,宣布在罗田打造“盒马羊”产业园,帮助大别山黑山羊建立从养殖到加工的全绿色产业链。
有了“绿色生态”作标签,大别山黑山羊更受市场欢迎,身价也倍增。“过去一只羊只能卖1000多元,如今走进大型超市,被制成鲜切、烤串、羊排等53款产品,总价值升至5000元以上。”罗田县县长周黎算了一笔账:截至2024年底,罗田县大别山黑山羊加工产值同比翻5倍,养殖户户均增收超2000元。
周黎说,接下来罗田还将借鉴黑山羊产业的绿色生态模式,将大别山的鲜天麻、板栗、甜柿等打造成农产品矩阵,推广给全国消费者,带动更多农民共享绿色发展红利。(记者 龚联康)来源 : 新华网作者 : 龚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