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蜂糖李 “甜”出30亿

一颗小小的蜂糖李,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致富能量?

“你知道‘ 山’吗?我们镇的蜂糖李大多在前一年按山订购,不管来年收获多少、赔赚如何都得认。”贵州连胜源生态果木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初兵说,六马蜂糖李火爆的背后,是一条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链。

仲夏时节,正是蜂糖李成熟采摘期。在蜂糖李发源地与核心主产区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刚下过雨的空气中弥漫着蜂糖李特有的清甜,沿街的红色帐篷下,刚刚采摘的青翠欲滴的蜂糖李堆成小山,果农双手不停地分拣装箱打包,“空运到家”的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到了六马镇板乐村,六马连胜蜂糖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前热闹非凡,20多名村民手持分拣器,动作麻利地将蜂糖李按大小分拣打包,打印机“唰唰”吐出订单的声音此起彼伏,主播安曼正对着手机镜头熟练地介绍:“家人们,蜂糖李咬一口甜如蜜!”

这片喀斯特山地,曾因土地贫瘠制约发展,如今却因一颗蜂糖李焕发新生。今年,镇宁县蜂糖李预计投产面积达17.6万亩,产量达6.75万吨,实现连续9年产量、产值“双提升”,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海外,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蜂糖李产业链,早已不是简单的“种了卖”。在六马镇,一条涵盖育苗、种植、收购、电商、物流的完整链条已然成型。

依托喀斯特地貌的昼夜温差和富硒土壤,果农们采用拉枝、剪枝等精细化管理,确保蜂糖李平均甜度达18%以上。果农们采用“对 包山”模式,与农产品经纪人分别预估蜂糖李的产量,达成一致后,农产品经纪人按预估产量的30%支付定金,开园前结清尾款,既保障果农收益,也降低市场风险。随后通过“线上电商+线下销售”模式发展产业,主播直播带货,空运直达消费者手中。目前,蜂糖李线上单价直接跃升至70元/斤,真正实现从田间地头“背篓卖果”到“云端畅销”。

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不仅让蜂糖李身价倍增,更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黄初兵的儿子黄诗冬是典型的“新农人”,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专攻电商直播。“我相信乡村的潜力,去年有一天62个主播同时帮我们带货。如今,我们家不仅经营200亩果园,还育苗50万株,今年从采摘蜂糖李到结束,预计两个月产值能达到1800万元,我现在也当上小老板了。”黄诗冬一边处理着线上的订单,一边向记者展示他在多个线上销售平台创建的店铺。

“农忙时候打包李子,农闲时候给果树打药、施肥、拉枝、剪枝,之前我都在家带孩子,如今孩子大了,我在家门口一个月保底能挣4000元钱。”板乐村村民林福艳一边分拣李子一边高兴地说。在六马镇,像她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熟练技术工日薪200元,临时工150元,全镇蜂糖李季带动就业超5000多人。

从威宁来镇宁打工的主播安曼,如今成了六马蜂糖李代言人。“直播间人不多,但顾客精准,一单能赚15%佣金。”她笑着说,“好多姐妹看我干得好,都来找我学直播。”

昔日的贫困县,如今因“一颗蜂糖李”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现在我们镇里有一百多户农户在卖蜂糖李,家家户户都开上了 。”板乐村村民何英说。在蜂糖李产业带动下,六马镇农副业、农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电商、餐饮住宿业等相关产业链日益兴起。仅餐馆、旅馆和各类商铺就超过上百家,特色城镇初具雏形。

从山野田间到云上直播间,从传统农业到数字经济,蜂糖李产业的崛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镇宁经验”。

“随着镇宁蜂糖李产业不断壮大,相关产业链不断延长,如今的产量达6万吨,年产值超30亿元。”镇宁县蜂糖李发展中心主任肖华海说。

“‘镇宁蜂糖李’还获评了2024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如今的镇宁正通过培育3000亩标准示范园和50户家庭农场,强化技术服务指导,以点带面提升果农种植水平,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打造县域富农产业。”肖华海介绍。

站在六马镇的山头,记者看到连片的李树郁郁葱葱,一颗颗小小的蜂糖李,从寂寂无闻的乡间小果到“李子中的爱马仕”,从“背篓”到直播,从陆运到空运,六马蜂糖李的崛起,背后是贵州特色产业振兴的缩影。

六马蜂糖李的每趟运输,不仅甜了消费者的舌尖,更富了果农的口袋。正如黄初兵所言:“吃的不仅是李子,更是农民增收的新希望!”来源:农民日报
  • 农业合作社

陕西农副瓜果商行

介绍:经营范围:五月份大棚哈密瓜,西瓜,黑花无籽,黑美人,景欣,花皮,小甜瓜、新红宝,

山东平邑县武台葡萄产销合作社

介绍:藤稔葡萄 藤稔葡萄 果圆形,粒巨大,一般粒重20-35克,果穗重500-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