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成打造浙江最晚熟特色水果主产区

近日,来自福建及青田、兰溪等省内外杨梅主产区的有关单位、专家和企业赴温州文成县考察,共同探寻“浙江最后一颗杨梅”的秘密。

对于这种说法,考察团成员之一的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梁森苗解释,这来自业内公认的一句话“文成杨梅是浙江最后的杨梅”。说的是每当省内杨梅季接近尾声时,文成南田、二源、百丈漈等乡镇的高山杨梅却仍在采摘期内,由此该县也成为浙江省最晚熟杨梅主产区。

这份晚熟首先得益于文成得天独厚的高山台地资源。种植于当地海拔500米以上的杨梅,采摘期天然地比低海拔地区晚,这有利于避开集中上市期、提升农产品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该县钻研出杨梅延后栽培技术,在地理区位优势基础上再把采摘期往后延迟5天到10天,同时强化果实品质稳定性,以此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在二源镇征康家庭农场,考察团详细了解了杨梅网室覆盖延后栽培技术的特点。该技术首先构建杨梅矮冠、通风、透光的树形,再用网室设施结构进行覆盖来调控温度和光照,达到推迟成熟的目的。同时强化对植物的管控和栽培,采取措施应对杨梅开花期冻害、成熟期强光和高温等极端气候,明确补光、增肥等技术措施。

位于百丈漈镇的啊锋家庭农场,则采用了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研发的高山杨梅网膜覆盖延后栽培技术。这种开创全省先河的技术,采用了比网室投资更大的山地大棚设施。相比网室,大棚对台风暴雨、果蝇害虫等危害的防御效果更好,但对大棚内部温度、光照调控的技术要求也更高。经过去年和今年实践,这种技术效果很不错,“杨梅成熟时间基本能延长约半个月。”梁森苗说。考察团现场对该家庭农场的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抽样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地平均亩产达612公斤、商品果率为80.5%,两项指标均达到精品杨梅水平。

今年,文成高山杨梅种植区面积3.7万亩,占当地杨梅总种植面积超一半,涉及种植户超万人。为推动这一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完善延后栽培技术体系,着力建设高标准技术应用基地,逐步扩大技术推广应用范围,进一步打造“浙江最后一颗杨梅”品牌。(温州日报 张睿)来源 : 中国网温州
  • 农业合作社

淳安千岛湖愚园水果专业合作社

介绍:富硒翠冠梨、富硒水果、富硒梨、富硒葡萄、富硒枇杷、富硒黑木耳、富硒山核桃、富硒猕

三江清江蔬菜专业合作社

介绍:基地主要种植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芹菜等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