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新疆民丰县后河坝沙漠阻击区的防沙治沙试验田内一片忙碌。该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穿梭于田垄间,对即将丰收的作物开展精细化管护。今年年初试种的22种中草药与农作物目前已进入收获季,其中油沙豆即将迎来采收,其余作物则将在10月陆续丰收。甘草、洋葱、油沙豆当前长势尤为喜人,标志着这片沙漠试验田在生态修复与产业培育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
后河坝沙漠阻击区防沙治沙试验田。图拉罕摄
民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环境先天脆弱,长期饱受风沙灾害侵扰。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今年3月,民丰县在沙漠边缘划出800亩土地,开展防沙治沙与产业培育一体化试验。试验田创新采用“十亩一品”种植模式,除试种罗布麻、甘草、桔梗等22种中药材,以及恰玛古、胡萝卜、油沙豆等10种经济作物外,工作人员还充分利用田块间空闲土地,同步种植了西瓜、甜瓜、土豆、韭菜等农作物,最大化利用沙漠治理后的土地资源。这一创新举措旨在破解防沙治沙难题,同时挖掘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实验田的成功,源于多方协同发力与科学施策。试验田建设期间,民丰县依托科研力量,与新疆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团队全程参与技术指导。从适宜沙漠环境的作物品种筛选,到节水种植技术研发、田间日常管护标准制定,专家团队层层把关,确保各环节符合科学规范。与此同时,该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直面沙漠地区干旱少雨、风沙频发的恶劣条件,通过铺设防沙网固沙护土、搭建滴灌系统精准补水,为作物生长营造稳定适宜的环境。
工作人员正在桔梗田里松土。图拉罕摄
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努日曼古丽•麦提图尔荪说:“目前甘草、洋葱、油沙豆长得特别好,不仅适应了沙漠环境,而且产量和品质超出预期。甘草作为重要的中药材,根系发达,在防风固沙方面作用显著;洋葱和油沙豆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加工成多种产品,拓宽增收渠道。”
民丰县防沙治沙试验田的阶段性成功,既为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注入信心与动力,也为县域后期规模化推进防沙治沙、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图拉罕•奥斯曼、麦麦提江•艾麦尔)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