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陕北,刚从褐黄色土壤里翻出的土豆,裹着湿润的泥团躺在田垄上,透着一股子接地气的扎实劲儿。这陕北土豆,可不是寻常作物,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农业部认证的“中国马铃薯优质产区”代表,还曾在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斩获金奖,每一块薯肉里都藏着陕北土地的馈赠与认可。追溯其历史,更是一段与陕北人共生的岁月,彼时的陕北,土地贫瘠、气候干旱,土豆却凭着耐贫瘠、易储存的特性,陪着陕北人熬过漫长寒冬。
而如今,对陕北榆林人来说,土豆早已不只是果腹的粮食,更是引以为傲的“家乡名片”,更成了致富的“金疙瘩”。如今的榆林,已成为全国马铃薯鲜食菜用薯的黄金产业带,全市土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鲜薯年产量达300多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00亿元,从鲜薯销售到淀粉、全粉加工,再到薯条出口,7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让土豆实现了价值跃升,更带动起包括种植、加工、销售在内的庞大就业群体,仅定边一县从业人员就达7万人。
可榆林人的致富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春天买种薯要垫钱,夏天雇人锄草得花钱,秋天收薯储薯得拿现钱,到了冬天想建仓库、搞加工,更是得掏大笔投入。偏偏农民手里没抵押物,贷款难就像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堵在致富路上。为了搬开这块“石头”,近年来,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持续在扶持土豆等农业产业上苦下功夫,精准推出“土豆贷”,还细分成“种植贷”“收购贷”“加工贷”,靶向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农户凭村里的信用评级就能贷,最高可拿100万;收购商用供货合同就能办贷款,额度上限200万元;加工企业或小粉坊只需找担保公司搭个桥,大额资金也能快速到账。
这样的金融服务,正实实在在帮着农民们解难题。定边县土豆种植大户陈彩萍,去年种了600亩土豆,就因资金紧缺没能扩大规模。今年八月底,没等她上门求助,邮储银行客户经理就跟着村书记找上了门,拿着平板现场测算预期收入、评定信用等级,当天100万元贷款就打到了她的账户。“今年不仅 顺顺利利,利息还比去年少了1.3万元!”陈彩萍盘算着,这笔省下来的钱正好给储仓库加层保温棉,“冬天土豆能多存俩月,就能多卖不少钱!”
子洲县的种植户老袁也尝着了甜头。他种了30亩土豆,往年总因资金周转不开提前提价出卖。今年九月初,邮储银行客户经理跟着农技员来地里测产,顺带摸清了他的资金需求,三天时间,20万元贷款就放了下来。“拿着这笔钱,我雇了5个乡亲帮忙收薯,还盖了个能存5万斤的地窖!”老袁蹲在窖口,伸手拍了拍堆得整齐的土豆,满脸欢喜,“往年收了薯怕坏,只能贱卖;今年能存到冬天,一斤多卖一毛钱,光这就能多赚5000块!”正是这份金融“活水”,让陕北榆林土豆的“进阶之路”越走越宽,让陕北榆林人的骄傲与希望,在黄土高坡上结出了更丰硕的果实。
如今在陕北榆林,找邮储贷款比赶集买盐还方便。客户经理都带着移动平板下村,农户坐在自家炕头填个表、拍个身份证,就能申请贷款;会用手机的,在“邮储银行”APP上点几下,贷款进度实时查,放款通知秒到账。为了让农户贷得更划算,分行还主动向上级申请低息额度,今年“三农”贷款平均利息比去年降了1.32个百分点,土豆相关贷款平均利息更是降了1.5个百分点。针对供种企业,分行还开了“绿色通道”,靖边县宇丰农业是一家马铃薯种子研发公司,今年扩繁新种薯急需资金,三天就拿到100万元贷款,保障了周边200多户农户种薯供应。
从春天帮农户买种薯,到秋天帮收购商收薯,再到冬天帮企业建仓库、搞加工,邮储银行的服务跟着土豆产业链转。截至2025年10月,榆林市分行今年已累计发放马铃薯相关贷款超10亿元,惠及2560户种薯农户、12家收购加工企业,带动近30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接下来,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还打算帮农户搭起“销路桥”,不仅给资金,还联合邮政寄递网点把陕北土豆配送到西安、银川社区,对接电商平台帮粉坊粉条挂上“助农专区”,让“金融+电商+寄递”服务落到实处。就像陈彩萍和老袁说的:“以前土豆是填肚子的‘土疙瘩’,现在有邮储帮着找钱、找销路,咱榆林的土豆能卖到更多地方,日子就像地里的薯块、窖里的土豆,越结越实、越过越红火”!(邮储银行榆林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