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墨玉县虽寒意渐浓,但大枣产业热度不减。该县11.7万亩红枣收购进度已近七成,加工车间赶制订单、直播间促销火热、冷链物流穿梭不息。墨玉大枣凭借电商日均80吨线上销量领跑市场,精深加工实现原果价值翻倍,“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枣农收获满满,全链条产业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甜蜜答卷”。
自然禀赋筑基,冬收映见增收喜
墨玉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昆仑山雪水灌溉的沙质土壤,孕育出和田红枣、灰枣等优质品种。果肉饱满、皮薄核小、糖分充盈的特质,使其在冬季干果市场中极具竞争力,为产业发展筑牢品质根基。
和田圣果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恩光表示,墨玉红枣占尽地理优势,日照时间长、土壤透气,种出来的红枣皮薄核小、肉甜糖分高,冬季作为干果销量一直很稳。
墨玉县林草局林果科干部麦麦提・库尔班介绍:“全县红枣总面积11.7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8万亩收购,收购进度近七成,剩余任务将在11月25日前完成。亩产能达500到600公斤,优质品种让产品在全国市场竞争力十足,冬季正是销售黄金期。”
丰收的暖意温暖了整个寒冬。玉北开发区种植户张福才说:“和田大枣今年价位不错,一公斤能卖8到10块,200多亩枣园收入能有五六十万,冬天在家门口就能拿到钱,比往年踏实多了。”
英也尔乡村民阿孜古丽・阿布拉一边包装礼盒一边说:“以前自己拉枣去巴扎卖,冬天天寒地冻还卖不上价。现在加入企业订单种植,有保底收购价,农闲时来车间干活每月还能多挣3000多元,两份收入让日子过得比蜜枣还甜。”
电商直播发力,订单掀热潮
进入冬季消费旺季,电商平台成为连接产地与市场的重要桥梁,让这份来自新疆的“甜蜜”直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新疆自由落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推介饱满红枣,弹幕滚动、订单实时更新。公司负责人阿卜杜萨拉木・阿卜杜热黑木介绍:“目前直播间十分火热,和田市与墨玉县网销点同步开播,主打产品就是和田大枣。直播间单日场观能达70万—80万人次,订单量突破4万多单,日销大枣约80吨,相关销售周期内销量已远超2700万元。”
刚下播的主播努尔布拉克・麦麦提阿卜拉难掩兴奋:“今天直播专门推礼盒,一下子卖了5吨红枣,让她对电商直播带货更有信心了。”
为应对订单高峰,该公司提前扩招员工、增设包装工位,50多名工作人员流水线作业,同时优化冬季包装保温措施,联动物流企业保障运输,全力确保订单及时出库发货。
企业推出的优惠券、礼盒组合装及全国包邮福利,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吸引力。喀瓦克乡乃再巴格村村民如则麦麦提・吾吉阿力木说,他今年种25亩红枣,产量12吨,收入近10万元。有本地网红帮着带货,订单特别多,明年要加大枣园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加收入。
精深加工提值,全链赋能乡村兴
寒冬里的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精深加工让大枣摆脱“原果直销”局限,实现从“好果子”到“好产品”的价值跃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新疆昆仑凤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万级净化车间内,光谱分拣机正将红枣的糖分、色泽、饱满度进行精准检测,实现精细化分级。公司总经理李清亮介绍,过去按吨卖的原料枣,现在变成按克计价的精加工产品,已研发出枣片、枣糕、枣夹核桃及红枣酵素、蛋白粉等多种产品,满足冬季滋补和礼品需求。
墨玉县绿珍珠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分级、清洗、烘烤红枣。合作社会计布夏合热姆・那斯尔说:“自10月以来已加工红枣800吨,热销至多地,正全力赶工保障节前发货,产品供不应求、口碑良好,还带动周边村民80人就业,平均工资3500元。”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在大枣主产乡镇全面推行。和田圣果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恩光说:“今后要把墨玉农副产品打造成高附加值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让更多人知道墨玉大枣的好,让枣农在销售旺季持续受益。”
新疆昆仑凤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翟延庆说:“我们正全力研发红枣肽、青汁、益生菌固体饮料等高端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墨玉大枣在冬季滋补市场更具竞争力,让枣农收获实实在在的红利。”
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墨玉大枣产业以全链条升级的强劲韧性,在寒冬中持续释放活力。这条贯穿田间车间、连接产销两端的富民产业链,既让优质大枣香飘全国,更让枣农收入稳步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甜蜜动力”(刘绍斌)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