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强农富农 深耕希望田野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巨轮起航后,厦门紧随全国农业改革步伐,持续推进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发展现代农业征途上绘出“农”980年厦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元,1990年突破1000元,2010年突破10000元,2017年突破20000元,2020年厦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12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比1980年增长158.4倍,济特区成立之时,1980年地区农业产值(含同安)仅为1.13 亿元。经过多年努力,厦门农业技术装备提升,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总体规模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达到27.88亿元,比1980年增长24.7倍。

 一、种苗产业辐射全国。厦门率先在全国开创蔬菜育苗集约化生产、订单销售的种苗产业化发展模式,蔬菜嫁接育苗技术国内领先,每年生产蔬菜嫁接苗2.5亿多株,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厦门市持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32家,占全省30%,数量居全省首位。近三年厦门市年平均种子种苗营销额约4.5亿元,居全省首位。

 二、休闲农业打造精品。健全休闲农业投入机制,推动特房、象屿等国有企业参与大帽山休闲农业文创旅游度假区、香山乡苑等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建设,打造顶村民宿、大宅火龙果等一批行业精品,成为厦门旅游新品牌和农民增收新渠道。近年,乡村休闲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截至2020年底,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省级观光工厂8家。

 三、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3家。厦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全面发展。截至2020年底,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43家,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有11家企业入选“2020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占全省上榜数55%,数量居全省第一。

 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后,各类建设迅速发展,农业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建成各类现代化农业设施5万多亩,蔬菜产业产值达16.58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4.8万亩。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7个,在“一品一码”追溯平台上备案主体513家,放心农资监管平台将347家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培育“三品一标”产品97个,有福建名牌农产品4个。2020年农业农村部对厦门市农产品例行监测综合合格率达98.37%,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放心。

 六、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16家(示范社152家)、家庭农场521家(示范场49家)。近五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约1.5万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89人。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 市场大户

唐建龙

主营:代购代销茄子、韭菜、豆角、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洋白菜、莴笋、香菜、

兰朝亮

主营:牛羊肉

陈忠生

主营:淡水鱼及其加工厂

赵文保

主营:代购代销香菜、莴笋、茄子、韭菜、豆角、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洋白菜、

文德新

主营: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