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强农富农 深耕希望田野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行走在乡间沃野,一片片农田依旧绿意盎然,一个个现代农业项目火热推进,一个个美丽乡村焕发新颜。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厦门市深耕希望的田野,农业在变强、农村在变美、农民在变富。厦门,正朝着建设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农民富裕典范的目标大步向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村集体经济到家庭联产承包,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都市农业,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40年来,厦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村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都市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三农”工作亮点频现。

 风吹田畴,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的青蒜喜获丰收,当地农户忙着采摘。70岁的黄长春说道:“以前种菜只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种青蒜,我们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今年青蒜的价格是历年来最高的,收入肯定会增加。”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较快增长,198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8元,1990年突破1000元,2010年突破10000元,2017年突破20000元,2020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2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比1980年增长158.4倍,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翻番。

 40年,厦门农业产值实现了产业兴旺劲头足的好势头。经济特区成立之时,1980年地区农业产值(含同安)仅为1.13 亿元。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厦门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发展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总体规模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达到27.88亿元,比1980年增长24.7倍。

 “翔安胡萝卜”“同安紫长茄”“军营红西红柿”等一批蔬菜品牌的名气越来越大,翔安成为全国最大的冬春季保鲜胡萝卜出口基地,年出口量占厦门市蔬菜出口量的50%以上。火龙果、莲雾、杨桃、芭乐等台湾特色水果在厦门推广种植,火龙果种植面积约2000亩。种苗产业持续优化,厦门每年生产蔬菜嫁接苗2.5亿多株,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厦门虾苗”销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人外出打工;40年后的今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年轻人陆续回归。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以来,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基础设施城乡衔接、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农村环境大幅改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如今,同安区顶村、军营村、郭山村、白交祠村,翔安区小嶝村、金柄村、马塘村,海沧区洪塘村、青礁村等一批“中国美丽(最美)休闲乡村”成为市民游客心中向往的所在。

 种苗产业辐射全国。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开创蔬菜育苗集约化生产、订单销售的种苗产业化发展模式,蔬菜嫁接育苗技术国内领先,每年生产蔬菜嫁接苗2.5亿多株,推广辐射到贵州、云南、广西、湖北、广东、江西、浙江等7个省区,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全市持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有32家,占全省30%,数量位居全省首位。近三年全市年平均种子种苗营销额约4.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厦门虾苗”销量继续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厦兴龙”“新荣腾”等现代种苗品牌效益凸显,推广辐射至全国。

 休闲农业打造精品。厦门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出台《厦门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民宿管理办法,健全休闲农业投入机制,推动特房、象屿等国有企业参与大帽山休闲农业文创旅游度假区、香山乡苑等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建设,打造顶村民宿、大宅火龙果等一批行业精品,成为厦门旅游新品牌和农民增收新渠道。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海沧过坂社和同安三秀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厦门市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品牌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全面发展。截至2020年,厦门市有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3家,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有11家企业入选“2020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占全省上榜数55%,数量全省第一。

 设施农业建设加快。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后,各类建设迅速发展,农业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截至2020年,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化设施农业规模达5万多亩,蔬菜产业产值达16.58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4.8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2020年厦门市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7个,在“一品一码”追溯平台上主体备案513家,放心农资监管平台将347家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培育“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97个,有福建名牌农产品4个。2020年农业农村部对厦门市蔬菜、水果和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96.5%、98.6%和98.4%,综合合格率达98.37%,全市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放心。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厦门市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16家(示范社152家)、家庭农场521家(示范场49家)。2016年至2020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约1.5万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89人。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1980年地区农业产值(含同安)仅为1.13亿元。1995年首次突破10亿元,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厦门市农村经济总体规模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达到27.88亿元,比1980年增长24.7倍。

 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厦门市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980年的21.6%下降到2020年的0.4%,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1980年的62.2%下降到2020年的45.7%。

 蔬菜种植面积扩大。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受市场经济的驱动,蔬菜种植面积急速扩大,产量快速提升,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从1980年的不到10%提升到2020年的69.6%;蔬菜产量从1980年的约1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56.23万吨。

 农民生活越来越好。202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902元,比1980年的175元增长119.4倍。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81年的46.88%下降到2020年的34.7%,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

 农民居住条件改善。9平方米,并朝钢筋水泥混合式、庭楼式、别墅式住宅方向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越来越舒适。作者:记者吴晓菁 张奇辉,通讯员 林永利 来源:厦门日报
  • 农民经纪人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