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刚过,汝南县三桥镇辛庄村,收完麦的地里两头忙。一边,秸秆粉碎机驰骋,所到之处,半拃高的秸秆被瞬间粉碎、均匀翻进土壤。另一边,大豆播种机轰鸣,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嵌入土壤。
看着此番场景,汝南县景福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景福很是欣慰。3年前,杨景福尝试在托管的土地实施秸秆混土还田,土壤保肥保墒能力明显提升,增产效果喜人。
今年,杨景福流转、托管的4000多亩小麦亩产超过1300斤。“绿色的耕作方式提升地力,给丰收打下好基础。”杨景福说。
“以往过于片面追求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减少,给病虫害提供了温床。而且,土壤板结带来肥力下降、地力透支,面源污染加重,得不偿失。”汝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静说。
土地是庄稼的命根子。吃过粗放生产方式的“亏”,绿色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自觉。
做加法增加地力,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说起养地秘诀,杨景福很有心得:“总结起来就是‘增、改、提、防’。通过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每两年进行一次深耕深松,改良土壤结构;利用秸秆还田、轮作倒茬,不断提升土壤品质、防止土地退化。”
近年来,通过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我省耕地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我省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4.65亿亩次,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41,比2015年提高了0.42等,比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高0.35等。
做减法节能增效,化肥农药减下去,土壤品质提上来。
2019年起,杨景福开始对土地“瘦身”,从一亩地施肥50多公斤降到25公斤,小麦产量不降反增。如今,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已超过90%,化肥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土壤品质明显改善。
“小麦从拌种、出苗到收获,要喷施八九遍农药。部分农药的半衰期长,给土壤带来巨大负荷,因此病虫害绿色防控尤为重要。”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恒亮说。
所谓绿色防控,就是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其中,每年政府组织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深得民心:政府购买服务统一飞防,防治效果特别好,农民不用花一分钱。
“数据显示,‘统防统治’能使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节水90%以上、防治效果提升20%以上。”汝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杨景福流转、托管的农田中,高标准农田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普通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不但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土壤品质。”赵静说。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位居全国第二,累计新增粮食产能230亿斤,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了强力支撑。
今年,杨景福还有个“意外之喜”。他试种的400亩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科兴3302”,亩产达到1400斤。
“这是个节磷节氮新品种,抗逆抗病性强,一年比其他品种节肥10%。”杨景福难掩喜悦,“今年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保育……以绿色为底色的农业生产方式,让无数“杨景福”成为最大获益者,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澎湃动力。记者 赵一帆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