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嘉陵江合川段,专职护渔队组长陈赣明和两名队员正在江面巡逻。“现在江水变清澈了,江里的鱼比我们退捕上岸前多了不少!”陈赣明感慨。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重庆提前启动十年退捕禁捕工作,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母亲河重现水清鱼丰景观。
在重庆禁捕退捕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守护着母亲河——他们或是退捕上岸后重返江上的专职护渔队员,或是自掏腰包投身护渔事业的志愿者,或是处在护渔一线的执法队员……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听他们讲述禁捕退捕背后的故事。
合川区退捕渔民陈赣明:
“以前靠江吃饭,现在轮到我来保护母亲河”
2020年8月,合川区完成嘉陵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渠江、涪江水域的582艘捕捞渔船和1159名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陈赣明便是其中一员。
家里的渔船退捕拆解后,陈赣明按规定获得了政策补贴,而他却高兴不起来。“捕了大半辈子的鱼,我就只会干这个,其他的活都不会。”陈赣明有点沮丧,对于这位53岁的中年人而言,退捕“上岸”等同于下岗。
如何帮助陈赣明以及类似情况的渔民转产就业?对此,合川区相关部门采取以公益性岗位的形式,招录退捕渔民组建起一支专职护渔队伍。
“我只会捕鱼,哪会护渔?”面对上门帮扶的工作人员,陈赣明有点犹豫。
“你熟悉渔情,巡护工作对于你来说不难。嘉陵江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你的工作是在为子子孙孙造福啊!”工作人员的话打动了陈赣明。经过考试培训后,“上岸”近半年的陈赣明变身护渔队员,又重新回到了嘉陵江上。
“在江上漂了大半辈子,我对这片江水有很深的感情,以前靠江吃饭,现在轮到我来保护母亲河了!”陈赣明说,他要把江里的鱼守护好,把这片江水保护好,为下一代留下一笔生态财富。
江津区护渔志愿者刘鸿:
“为‘母亲’花钱不心疼,保护长江我愿继续付出”
2022年的第一天,长江江津段。一大早,刘鸿便登上巡护艇在油溪镇江面巡逻,这段江面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的家园。
“小时候,爷爷教我‘手打网’,一网撒下去再提起来,收获满满。”刘鸿回忆,不知何时起,电捕鱼开始猖獗,“江面上浮着大大小小的鱼,这种毁灭性的一网打尽,实在让人痛心!”刘鸿告诉记者,投身护渔事业的想法就是那时萌发的。
2014年4月,江津渔政人员到油溪镇老洼沱码头增殖放流,号召大家参与志愿护渔。
刘鸿第一个报了名。为保护母亲河,刘鸿在8年时间内自掏腰包近百万元购买巡河设备,并组建了由2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护渔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巡河护渔中。
“刚开始我们护渔时,经常和非法捕鱼者发生冲突。”2014年4月,刘鸿第一次义务巡护,当他的小船巡至麻纱桥水域时,发现有两人正在用电网捕鱼,他立即追了上去。但对方的船突然加大马力撞过来,刘鸿的船一下就翻了。好在刘鸿熟悉水性,拼命抓住对方的船舷翻了上去将对方制服,并将其扭送到了渔政管理部门。
据了解,近年来,在刘鸿等人的支持和配合下,江津渔业行政处罚案件160余起,处罚170余人。去年,刘鸿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自掏腰包近百万元护渔值不值?“长江是母亲河,为‘母亲’花钱不心疼。”刘鸿回答,“保护母亲河就是造福子孙后代,我还愿继续付出。”
九龙坡区执法队员魏东:
“依托‘千里眼’,及时精确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1月6日上午,九龙坡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科长魏东正在执法巡江。但他巡江所用的工具不是执法艇,而是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
“这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联合中国铁塔重庆市公司探索建立的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能及时发现非法捕捞行为并实施精准打击。”魏东向记者演示,通过在沿江离地20米高的铁塔基站上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能实现半径达3公里的视频监控预警,“九龙坡区长江岸线全长30余公里,这样的摄像头点位在全区共有12个,基本实现全区长江岸线有效监测全覆盖。”
前不久,魏东通过系统发现,在李家沱长江大桥附近,有一男子疑似利用桨板在江面上垂钓。魏东立即通知附近执法队员和公安人员到达现场巡查执法,将该男子查获,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
“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在发现非法捕捞行为后,能自动抓拍、录像,并保存到后台,执法人员通过后台调取影像资料,就能确认其犯罪行为,对于调查取证,完善证据链条起到很好的作用。”魏东说。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33个区县接入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平台,接下来将在其他重点水域进行全面推广,实现重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覆盖。作者:苏畅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