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是典型的农牧业镇,春季风大、降雨稀少,导致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超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旗委、政府对超采区实施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筑起群众致富路
夕阳下,大沙头村白东伟家的大棚里,辣椒挂满枝头,微风吹过,散发出阵阵椒香,采摘员你追我赶的进行辣椒采收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在今年春耕之际,白东伟响应地下水超采政策,用30亩水浇地置换了3座拱棚种植辣椒,其余27.6亩地进行休耕,剩余30亩地种植大田辣椒。他利用大棚辣椒与大田辣椒进行错峰种植,据白东伟介绍,他今年种植了二十余亩线椒和十几亩牛椒两个品种。
“今年辣椒价格也好,普通辣椒每亩能收入一万余元,线椒每亩可以收入两万余元。”白东伟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今年鄂托克前旗为治理地下水超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5000亩,建设拱棚500栋,共签订拱棚置换协议171户。
种植旱地小杂粮,开辟“节水抗旱”新路径
在三段地村闫有山家,放眼望去成片或粉或红的花朵,肆意开放在秋季的艳阳下,细细的麦茎,挑着沉甸甸的麦铃,迎着风骄傲地摇动身躯。
“我今年试种了39亩小杂粮,其中24亩是荞麦,15亩是糜子,几乎没有浇过水,也没有管理过,长势还挺好的,荞麦大概能产二百多斤,按市场价一斤三块钱来算,荞麦差不多能收入一万多块钱。糜子估计能产一百来斤。”闫有山说道。
今年,全旗像闫有山这样种植小杂粮节水作物的有5000亩,其中3000亩由旗惠民乡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种植,剩余2000亩由农户自行种植。
实施无土栽培新技术,迎来“节水 ”新天地
在恒鑫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大棚内,一排排郁郁葱葱的黄瓜藤蔓蜿蜒向上,黄瓜的清香扑面而来,一根根挂在藤蔓上的小黄瓜,如青玉般细润。仔细一瞧,这些黄瓜是长在基质里而不是土壤里,这就是无土栽培,这个基质大有来头,是牛粪、秸秆、炉渣制作的,不仅制作简单,还可以循环使用5年,种植成本低,还能有效利用废弃农作物,实现生态循环、低碳环保。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无土栽培的耗水量只有土壤种植的10%-25%,每座大棚灌溉二十几分钟就可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量,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举措,对干旱缺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半年我们种植了西瓜、西红柿、黄瓜,通过无土栽培,净利润收入40多万,下半年,我们种植反季节蔬菜,错季节销售,收入会更高,价格会翻两三倍,下半年预计能收入一百万。”恒鑫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韦雪飞说。
据了解,今年7、8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水位均有上涨,7月份水位上涨尤其显著,敖勒召其镇超采区水位上涨1.99米,三段地社区超采区水位上涨4.41米。
农业节水要久久为功。面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鄂托克前旗坚持把“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作为水资源最大的刚性约束,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出了一条高效灌溉节水农业之路。(张静)
来源:鄂前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