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惠农,给予种粮补贴;校企合作,开启智慧农业新模式;变“旱”为“水”,走出稻鱼共生新路子……如今,马山县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政策惠农、科技助农、绿色兴农”等举措,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结构调整显成效
收割水稻、烘干稻谷、粮食入库……今年夏粮收割时节,马山县乔利社区长屯种粮大户何宁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我种了30亩早稻,依托水稻高产良种和机械收割,一共打了超1.5万公斤的粮食。”何宁脸上写满欣慰。看到夏粮丰产,何宁又扩大了晚稻种植规模,从30亩提高到45亩。“不论是稻谷还是大米,晚稻比早稻价格都高些,而且现在政府给予种粮一次性补贴和稻谷生产补贴,咱农民种粮成本降低了,收益更有保障了。”何宁说。
“我们在荒山上种了200亩蓝莓,预计明年每亩收成1500公斤,仅公司批量收购就能带来300万元收益。”马山县林圩镇大塘村蓝莓产业园负责人周智海表示,目前该蓝莓产业园吸纳周边村民约3000人次务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此外,为壮大区域经济,拓展“蓝莓经济圈”,林圩镇通过制定三年发展计划,把蓝莓产业园打造成为集蓝莓康养农庄、学生劳动实践培训基地、蓝莓深加工工厂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产业园。
智慧农业显身手
去年以来,马山县采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模式,与6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14家农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并于今年2月成立了马山县现代种业科创中心,为马山种业形成科研成果并实现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今年6月,广西首个全自动机械化无人农场——马山县现代种业科技园无人农场项目在该县周鹿镇坛利村开工。“无人农场的建设,是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的探索过程,更是对解决‘谁来种地’现实问题的新尝试,将为马山种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智能化、无人化的路子。”马山县现代种业科创中心主任张泽民介绍,目前建成面积达100亩的无人农场,运用了相关基于北斗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将极大促进水稻生产降本增效。
绿色发展显底气
“田面种稻、水体养鱼,利用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链,实现种植养殖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既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使种植养殖的品质更为突出。”马山县加方乡新联村龙池屯经济能人蓝海飞说,“等水稻成熟之时,又可收获田鱼,一举多得。不仅额外增加收益,还可使稻谷增加产量。”
去年以来,新联村龙池屯村民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依托经济能人,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实施“旱改水”项目,利用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种养效益,走出了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 (郑磊)来源: 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