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春光正好,正是春耕备种的大好时节,宿迁广大农民注重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实现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让农业生产焕发勃勃生机。

西楚大地,科技赋能、科学种田随处可见。宿城区王官集镇实施“老梨树低产田改造”工程,果农在科技专家指导下对老梨树进行苏翠一号、秋月等优质梨品种嫁接,达到“树老枝不老,效益不减少”的目标。泗洪县魏营镇采用嫁接方式,瓜农把西瓜苗嫁接到葫芦苗、南瓜苗的茎上进行西瓜育苗,从而避免了田地重茬种植导致的西瓜易发病、产量低和品质差等影响。泗阳县城厢街道小麦春管用上了高科技,使用无人机进行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作业……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运用,让宿迁大地充满活力和希望。

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靠天吃饭,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的真实写照,辛苦劳碌,农民仅仅能维持温饱。向土地要产出,要效益,这是中国老百姓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期待,更是对深情眷恋着的土地的深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土壤肥料植物营养专家刘更另等为代表的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勇攀高峰,推动农业革命和发展,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加快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了中国饭碗。

宿迁沃野平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多年来,宿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扑下身子、扎根泥土,在振兴农业的使命担当中,攻坚克难,坚毅前行,先后选育出泗稻301、泗稻23号等优质水稻品种,以及爱吉番茄新品种、“迁丽”系列西瓜新品种、瑞华麦506等优质小麦品种。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广泛运用,宿迁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将中央提出“藏粮于田、藏粮于技”的方针,“中国粮食要紧紧握在中国人手中”的要求,践行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贡献了宿迁的智慧和力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宿迁广大农民以火热般激情,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以科技之力绘就农村新景,努力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写在西楚大地上。(许向军)来源: 速新闻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