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许多在海南享受了海风椰林的游客返程之时经历了一场“人在囧途”。“天上飞的超贵,海上游的爆满”,琼州海峡出现的大雾天气更是加剧了港口的拥堵,顶峰时期,海南排起长龙等待轮渡的出岛车辆达到14224台。
和出岛游客同时堵在路上的,还有海南正在上市的冬季瓜果菜。因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每年春节前后都是海南冬季农产品的“黄金上市期”。今年与往年情况稍有不同的是,从正月初三开始,海南的出岛交通就开始高度紧张,应季的瓜果菜虽然“产得出”“产得好”,却遭遇比以往更大程度的“出岛难”,价格也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
一车辣椒在路上整整走了10天
正月十五还没到时,海南中椒集团负责辣椒和玉米收购的经理张建东就已经亏损了10多万元,他以每斤3元价格收购的10吨辣椒正月初三从海南省东方市发出,10天之后才走到云南省耿马县,“货基本坏掉了,被客户拒收,收购费、包装费、运费全部打了水漂。”张建东做农产品经纪人多年,往年即便是春节高峰时期,货车在岛上最多堵两天就能出岛,货运司机紧赶慢赶,最晚能在第4天将货送到销地市场,今年农产品“出岛难”的“难度系数”让他始料未及。
为了降低风险,张建东收购农产品的速度大大降低。“往年这时候已经发出了10车货,今年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我们一共发出两车辣椒。”与收购速度降低相对应,当前已经成熟的农产品在海南市场上也出现了积压的现象。“我们的13座冷库已经爆仓,当下暂时没有了收购能力。在我们的田头市场,往年能够卖到每斤三四元的小米椒现在一两元都没有人要,青辣椒更是用50斤规格的麻袋打包,5元一袋在市场上叫卖,这样的价格甚至覆盖不了采摘成本。”看到农民将一车车瓜菜拉到市场上却鲜有人收购,张建东十分痛心。
错过了黄金期,损失一年都很难挽回
随着运力加强和返程游客的陆续离岛,持续了10多天的海南“出岛难”正在缓解,但对于很多农产品种植者来说,损失已经造成。
从广西前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包地种植木瓜的果农余日长告诉记者,年前运力就开始紧张,每天有1万多斤木瓜成熟却不敢采摘,多地市场发来订单也不敢承接,眼看着的10多万元经营收入却不敢接手。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的精品木瓜同样因为出岛受阻,到货时间和品质都无法保障,大量的订单不得不以退款和赔偿了事。
种植圣女果的陵水光坡社圆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丕忍最近也是满心焦虑。2月24日,他告诉记者,以往春节期间货运压力也会大一些,但基本一两天的时间就能过海。今年情况大不相同,22日发出的一车货到24日还没能上船,当地农业农村局引导合作社先将圣女果存入冷库。但是面对大量成熟上市的圣女果,冷库的存储量也成了问题,导致圣女果的价格降到了1元钱一斤。
“陵水是海南圣女果的主产区,即便不考虑土地成本,圣女果每斤的成本至少要两元一斤。如果交通能够尽快缓解,海南圣女果还能在未来半个月挽回一些损失。而三亚市崖州区、乐东黎族自治县等地生产的黄瓜、辣椒这些比较大路货的蔬菜面临的情况更不乐观,爆满的库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掉,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云南、广西等地的同类蔬菜也会大量上市,海南冬季蔬菜的优势全无,交通成本、土地成本又高于内陆大多数省份,看起来‘出岛难’只是七八天的工夫,但有些农民的损失可能全年都救不回来。”邓丕忍说。
针对农产品“出岛难”,海南省相关部门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根据海南省关于“南菜北运”相关工作要求,港口尽力调节船舶装载的空间,保障瓜菜和冰鲜车“南菜过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也到相关货车停车场为运输农产品的货车发放通行证,港口根据通行证优先安排瓜菜车辆的出岛船舶,以2月22日为例,海南全岛出岛货车为3573辆,其中绿通车辆3126辆,占比达87.4%。
寻找冬季瓜菜销售的“次优解”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去年秋天特意延后了一个半月种植早熟玉米,为的就是避开春节期间“出岛难”这个问题,事实证明“自己 对了”。王仕明建议,农民要结合自己所种的冬季瓜菜品种,分析前两年的市场行情和当年的整体种植情况,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上市时间,不能一味追求春节前后的好行情,好行情也可能变成大风险。
“仅仅依靠农业农村部门,很难解决春节期间农产品‘出岛难’的问题,‘人’‘货’争船的矛盾将持续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向阳说,“春节是上市黄金期,是海南冬季瓜果菜销售的‘最优解’。但面对当前情况,寻找‘次优解’是务实的选择。”周向阳建议,海南气候温暖,所产农产品又大多具有鲜食的特征,产地仓储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也要更好地把握上市周期,可以在春节前后与销地市场形成良好互动,提前或错后采摘,把产地销地的冷库、市场都利用起来,尽量把拥堵期给农产品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加速推进,海南未来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还会大量增加,岛内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精深加工和就地销售也将成为海南冬季瓜果菜的好出路。”周向阳说。来源 :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