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麻羊产业叩开“致富门”

“30多年来,习水县麻羊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犷到精细、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养殖、商品化销售的发展历程。如今,全县麻羊存栏达40万只,麻羊综合产值4.18亿元,6万人。”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养殖专班负责人吴大江介绍。

近年来,习水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选准黔北麻羊作为建设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第一大县的优势单品,强化主体培育、利益联结和科技支持,构建“生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体系,全力做好“麻羊产业”大文章。

养殖繁育“生态羊”

习水地处亚热带阔叶林带,全县拥有132万亩灌木林地、天然草地,30万亩可种植饲草的冬闲田土,50万吨可用作饲料农作物秸秆。利用这些天然优势,习水大力推行“生态畜牧业+饲草配套”“酒糟(曲草)+养殖”等饲养模式,引进“羊管家”专用饲料生产线,保障饲养过程中营养均衡供应。目前,全县已创建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和4个示范乡镇,带动19个乡镇共同发展,形成“1+4+N”产业发展布局。其中,习水县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

创新培育优质“品质羊”

为提高麻羊产业良种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习水专门组建了麻羊产业工作专班,选派100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通过理论培训、现场观摩、入户指导等方式,开展标准化圈舍建设、种羊上栏、疾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科学养殖。同时,强化与贵州大学、遵义职院等院校合作,开展黔北麻羊基因学研究,提高黔北麻羊产羔率及个体生产水平,实现双羔及多羔率从60.3%提升到84.3%,胴体重从18公斤提升到21.4公斤。通过精选本地麻羊羊种选育、品系繁育等“提纯扶壮”措施,保持黔北麻羊纯正品质。目前,全县有黔北麻羊原种保护生产区4个、品种改良点200个、黔北麻羊原种场1间、扩繁场8间。

培育创新发展“领头羊”

近年来,习水全力打造黔北麻羊产业,依托产业优势,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通过制定《习水县100万只黔北麻羊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财政扶贫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世行贷款扶贫资金,设立1亿元黔北麻羊发展基金,坚持“一企一策”工作思路,通过给予能繁母羊补贴、新生羊羔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饲料生产、集中屠宰、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动麻羊养殖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年产30万吨羊用颗粒饲料厂1家、规模以上羊肉制品加工企业3家、黔北麻羊集中屠宰场1家,全县肉羊年加工能力达30万只。

塑造品质过硬“品牌羊”

习水通过建立麻羊产品追溯机制,开发麻羊质量溯源信息化平台,引导养殖户将耳标佩戴、标识编码、身份识别等信息录入溯源管理APP,实现养殖、加工、销售、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保障麻羊产品与品牌质量。目前,习水麻羊已注册“习羊鲜、习滋味、黔汤羊肉”等多个知名商标,开发黔北麻羊系列产品60余个;通过组织麻羊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食品展销会、糖酒会、博览会、年货节,举办丰收节、黔北麻羊美食节等方式,利用东西部协作,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习羊鲜”品牌旗舰店5家;通过推行“养殖基地+中央厨房+直营店+加盟店”“生态养殖+熟食加工+线上直销及线下直营”等模式,不仅构建了覆盖习水县主城区、各乡镇的麻羊生鲜配送体系,还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等重点城市开设肉羊产品直销体验店、连锁店 700余家,并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加工成品、半成品可配送至全国500余家超市,为麻羊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将藏于大山中的黔北麻羊产品带出贵州、走向全国,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

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羊”

习水作为黔北麻羊的主产区,养殖麻羊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主打产业。为此,习水先后出台惠农政策,对黔北麻羊养殖户进行“补、贴、奖”,通过龙头企业带着“小农户”闯“大市场”,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融合利益共同体,推动麻羊龙头企业与政府、养殖户签订三方协议。目前,在全县18个村组建18个黔北麻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把公羊羔发放给农户养殖,再以20元/斤的兜底价收购成羊,以50元/公斤的兜底价收购羊毛,带动发展订单养殖大户共1732户,带动受益群众2.8万余户,解决了养殖户“养销”难题,有效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通过麻羊产业叩开“致富门”,带领当地群众发“羊”财。(张川)来源 : 人民网-贵州频道
  • 农业合作社

湖北随州咏茗生物科技合作社

介绍:随州金黄蜜枣,色黄似金,故而得名,又因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而

金利园果品专业合作社

介绍:晚秋黄梨,结果早,栽后一周岁结果;产量高,栽后四年亩产过万斤;品质好,无纤维,无

常山县利卿果业专业合作社

介绍:常山胡柚系柚子和柑桔自然杂交种,具有耐瘠、耐寒、耐贮、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991

唐山市楼子牧业专业合作社

介绍:柴鸡蛋 散鸡蛋 盒装鸡蛋 七彩山鸡蛋 山鸡 山鸡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