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抗旱保丰收 取水有道 节水有效

抗旱保丰收,河北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品种、节水技术,用占全国2.7%的农业用水量,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和6.8%的蔬菜,实现节水稳粮双赢。

 这两天,记者在景县采访时,注意到这样一组最新农业数据。

 衡水市景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李新:今年我县高粱、谷子等抗旱节水杂粮作物的播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平均每亩可节水60立方米。

 景县实施季节性休耕面积10万亩,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一季雨热同季的玉米或油料、棉花、杂粮杂豆等,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1500万立方米。

 不仅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发力,河北省还在节水品种推广上下功夫。如今在河北省小麦主产区,高产抗旱节水品种的播种面积已达到90%以上,有些品种甚至实现了一水千斤的佳绩。

 石家庄市农科院小麦育种实验室副主任 何明琦:你像我们推广的石麦15、 石麦22、石麦32、都属于节水品种,包括衡水、沧州(农科院)、省农科院育成的像冀麦325等一些品种,推广效果,节水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

 与此同时,河北省还在各地集成推广以窄行密植、抢茬早播等为重点的节水丰产配套技术。通过这套节水组合拳,小麦占农业整体用水量已由过去的70%降到50%。除了粮食生产,河北省还紧紧抓住蔬菜种植这个"吃水大户",大力推广微灌、滴灌等蔬菜节水技术。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志海:我现在来到了曲周县蔬菜育苗产业园,我身后这几个大罐子里面装满了蔬菜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蔬菜什么时候需要营养了,只要我身旁的这台营养液施肥机就可以实现一键操作。

 邯郸市曲周县蔬菜基地负责人 刘瑞平:通过咱们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建成以后,比原先的大水漫灌要节约50%以上的水源。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使用蔬菜节水综合技术平均每亩可节水120吨,节药50%左右,节肥30%以上。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年可节水4.8亿立方米。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降低棚室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让蔬菜品质也有了明显提升。

 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 武彦荣:节水效果是非常好的,然后我们的这个品质好,它的商品性比较好,优质果、优质菜的几率越来越高,接下来我们河北省会大力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农业年用水量已由2014年的139.2亿立方米,减少到2023年的100.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比重由2014年的72.2%降低到2023年的54.0%。河北省用占全国2.7%的农业用水量,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和6.8%的蔬菜。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