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肉价格走势的思考

8月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我们新发地市场考察,他在肉类大厅里一个一个摊位详细询问猪肉购销各个环节的交易和价格情况,显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市民“菜篮子”此,也有责任做出关于猪肉价格走势的思考,再加上近日不断有消息讲猪肉价格在下降,我们也不时的接到电话询问,因此想把我们的看法表达出来。
一、猪肉价格上升乏力
1、近4个月来猪肉价格走势
月份 月初价(元/斤) 月末价(元/斤)  月涨幅 月峰值(日期、价) 峰值与月初涨幅
4    6        6.6       10%   逐步走高
5    6.6       7.8      18.18%  5月23日 8.4元/斤  27.27% 
6    7.8       8.75      12.18%  逐步走高
7    8.75       10.1      15.43%  7月29日 10.5元/斤   20%

4个月内瘦型白条猪批发价由6元/斤升至10.10元/斤。总计涨幅为68.33%。
进入8月份,白条猪的批发价格显现出上行乏力的颓势,8月1日价格为10.20元/斤8月10日降至9.8元/斤,10天下降了3.9%。
2、数据分析
结论(1)、进入8月份,白条猪的价格连续10日下滑,显示出7月27日的10.5元/斤的价格,应该是此波猪肉价格上涨的峰值。白条猪的价格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将会以低于10元/斤的价位运行一段时间。
结论(2)、由于每年的6、7、8月份是猪肉消费的淡季,进入9月来,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不排除猪肉价格重新接近10元/斤的可能。今后价格将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并可能出现一两次跌宕起伏,但幅度相对于前几个月要小许多和平稳许多。
3、上升乏力的原因
原因一、在猪肉价格开始上涨时,立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恢复和保护生猪生产的政策和措施。温总理在新发地市场视察时曾询问在场人员,这些政策措施是否有力,当时群众回答“太棒了”。政府的得力举措对稳定猪肉的价格将逐渐产生效力。
原因二、价格规律将发挥作用。有的经济学家曾算过一笔帐,一头母牛平均1年产小牛1.5只,如果你养了4只母牛1年产6只小牛,你将10只牛养了1年只能杀6只牛,另4只牛还得留着维持再生产。维持再生产的费用占到40%。如果你只养一只母猪,一年产两窝,平均每窝产12只,你一年养了25只猪,可以宰杀24只,留下1只维持再生产,再生产的费用只占养殖成本的4%。如果你养一只母鸡,一年可产250个鸡蛋,你一年养251只鸡,可宰杀250只,只要留下一只母鸡就可以维持再生产,维持再生产的费用只占0.4%。按正常规律,牛肉价格高于猪肉,猪肉价格高于鸡肉是正常现象。猪肉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如牛肉,价格高于牛肉是不正常的现象,必然受价值规律的制约,回归本位。
原因三、价格杠杆将发挥作用。价格具有杠杆作用,它除了能够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分配外,对调节供求关系也起着作用。在许多情况下价格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产生波动,但价格对供求关系具有反作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往往是供小于求,如果价格不上涨,这种商品一上市便会被一抢而空,市面上就很难再见到这种商品了。由于价格上涨抑制了部分需求,那么,这种商品即使再少,市面上也会有这种商品出售,使供求达到了平衡,这是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被抑制的需求改为对其替代品的需求,也就可能拉动替代品的价格。目前对猪肉的需求已对牛、羊、鸡肉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证明对猪肉的需求压力减小,猪肉的价格上升乏力。
总之,对于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两只手都发挥了作用,市场上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作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的见的手也在发挥作用,猪肉的价格上升乏力。
二、生猪生产并未完全恢复,高价位将延续
温总理在新发地市场视察时,面对商户和市民的询问,猪肉价格什么时候能够降下来的时候,温总理回答说,生猪养殖有个周期,需要时间。进入8月份以来,10天时间里肉价下降了3.9%,有人就认为猪肉开始降价了,其实如何看待这10天肉价的走势,人们各有各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它属于高位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会有多大,人们也在进行思考。在新发地猪肉大厅里,有进场批发的厂家销售人员讲;“现在收猪比以前好收了,听说肉价下降,农户又开始担心了,怕自己现在养猪来不及了,有的农户也急于把自己养的猪提前出栏,怕赶不上好行情了”。
其实,对于农户而言,这种担心是正常的,而据我们分析,猪肉价格在短期内不会有大幅下降的可能,请看下面两组数据的对比:
表1
时间 上市量(头) 上市量(kg) 平均单重(kg/头) 批发价(瘦)元/斤 
7.25   888     56778     63.94         9.9 
8.11   948     62810.8    66.26         9.8

表2
时间 单重>70kg(头) 平均重  所占百分比 单重小于60kg(头) 平均重 所占百分比 
7.25   149     74.93    16.78     280      59.05   31.53 
8.11   264     72.33    27.85     180      55.9   18.98

表1说明,时隔半个月,白条猪平均单重增加了2.62kg,表示说生猪的存栏时间延长了3~5天,猪肉供求之间的缺口在缩小,高位价使存栏生猪获得了短暂的生息时间。上市量头数增长了6.77%,重量增长了10.63%,价格下降了1%,按白条猪单重看,供应缺口仍然存在,缺口仍然存在半个月左右,生猪生产仍然需要恢复的时间。
表2说明,对猪肉价格走势的判断,人们还是存在分歧,有人敢于将生猪养大再出售,有人则不敢多养几日,即使在8月10日,白条猪单重普遍增加的情况下,人们也能看到单重不足50公斤的白条猪,当然,数量和百分比比7月25日都有明显下降。
因此,我们分析认为,猪肉价格在短期内不会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现在的养殖成本是比较高。首先是仔猪的价格高,农户购买仔猪在8月10日时的价格一般是15~17元/斤,一头仔猪30斤左右,买一头仔猪,就要花费450~500元,而当日生(成)猪的收购价为7.5~7.8元/一个是饲料价高,猪饲料主要是玉米,玉米价格在0.78元/斤左右,还要添加复合饲料,复合饲料的价格在1.6~1.7元/斤左右,有时为了能使仔猪早些出栏,需要喂好饲料,这都使得养殖成本上升,它必然也要带动销售价格居高不下。
2、目前上市的猪单重都还比较小,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在养殖期间内缩短了架子猪的生长期,提前进入育肥期,这样一来,养殖周期短、补栏增速较慢,生猪存栏量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在短期内不能有效的解决,供求之间的缺口一时间难以弥补。
3、即将进入猪肉的消费的旺季,在天气转凉以后,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会有较大的增加,由于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高价位会延续一段时间。

三、弥补供求缺口所需要的时间
在目前,要弥补猪肉供求缺口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增加存栏量,要增加存栏量,就要计算一下新生小猪的数量。
按照一般规律,小猪出生后,一般要经历20~40天的哺乳期,哺乳期过短,会影响乳猪的存活率,过长,会影响母猪再次受孕的时间,会降低母猪的生育频率,小猪断奶后进入人工饲养,一般要经过3~5个月时间体重可达90~110千克,符合上市条件,如果小猪是小母猪,出生6个月后方可具有生育能力,经历1~2个月的交配期开始怀孕,孕期一般为4个月,严格讲是3个月3周零3天(114天),即可产仔,依靠新产的猪仔进行补栏。因此,我们有必要计算一下补栏速度。
1、4月1日以后,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在肉价上涨前,国内母猪的数量与往年相比是处于下降的阶段。肉价上涨后,母猪的数量不再下降,当时存栏的具有生育能力的母猪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在4月份产下的第一批小猪将在8月份及以后陆续上市。依靠当时仅存的母猪所产的仔猪进行补栏,对缓解猪肉供求的紧张关系作用并不明显,因为8月10日上市的白条猪基本上是4月上旬出生的乳猪。
2、4月份,肉价上涨,有些母猪本来可能会进入屠宰场,受高肉价的影响,“刀下留猪”,幸存下来的母猪要再经历两个月的喂养可具备生育能力,再经过一个月的交配期,成功受孕,再经历4个月的孕期,产下的第一批仔猪再经历4个月的时间才能上市,上市的时间大约应在明年2~3月间,从这个时间起是供求紧张得以缓解的时间。当然在4月份能逃过一劫的母猪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这些母猪未做绝育,因为人们为了使生猪生长迅速,在仔猪断奶后一般要给它们做绝育手术(北京人俗称叫“敲猪”),只有未做过绝育的母猪当时得以侥幸躲过一劫,它们所产的仔猪将成为补栏的新生力量。
3、4月1日已断奶,但未被做绝育的母猪,这些母猪还要经历4个多月的喂养,才能具有生育能力,在它们生育的小猪长成上市时市场供求矛盾才能逐步解决,这批生猪上市的时间大约在08年5月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07年4月份已具有生育能力的母猪,其所产的生猪,维持着目前的上市量,4月份躲过一劫的母猪,其所产的生猪在08年的2~3月份上市。因此猪肉价格将走出高价位区,08年的5月以后,猪肉供求矛盾逐步缓解,价格逐渐恢复常态。(统计室)
  • 市场大户

莲荷商行

主营:莲藕,藕带,藕苗,藕种

赵文保

主营:代购代销香菜、莴笋、茄子、韭菜、豆角、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洋白菜、

王继春

主营:蔬菜

余少红

主营:特种蔬菜

祝双良

主营:各种壶装油、散装油系列
  • 农民经纪人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许学江

主营:养鸡专业户

姜洪太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