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方针。代表们一致认为,这一方针,抓住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围绕如何扩大内需,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提高消费率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高,但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矛盾依然存在。
“内需包括投资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很大。”周逢民代表认为,消费率偏低至少对国民经济有三大影响。消费率偏低,意味着居民把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消费率偏低,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消费率偏低,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提高,国民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变大。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要义是提高消费率,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周逢民代表说。
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的前提是有钱可花,归根结底,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第一决定因素。”陈秋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非常及时、非常到位。” 陈秋生认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到“两个提高”,至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陈秋生具体阐述,一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要花气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有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三是加大收入再分配中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助力度,让利益分配适当向普通居民和贫困地区倾斜。
鼓励合理消费
“提高收入只是扩大消费的前提,要想真正实现扩大消费,还必须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周逢民代表说。
“当前扩大消费面临的一个障碍是居民的后顾之忧较多。预期不稳定严重影响人们的即期消费,大家存钱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的需求较强。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财政形势和新增财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周逢民说。
“消费环境不够完善是当前扩大消费面临的另一个障碍,市场产品有同质化倾向。” 周逢民代表认为,应该适应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进一步调整消费政策、完善消费环境。特别是注重以人为本,继续提升居民住、行条件,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和个性化消费,合理调节消费税,发展消费信贷,并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繁荣农村市场
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邓向阳代表介绍,2007年,滨州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收入增加、预期稳定,带动了农民消费观念更新,消费结构升级。去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4元,增长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农民的腰包鼓了,后顾之忧消除了,农村消费市场就会呈现出繁荣景象。”邓向阳说,“繁荣农村市场,必须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前提。应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有钱可花、有钱敢花。”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