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枣庄9月25日消息(记者沈剑华 柴安东 枣庄台记者刘志凯)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山东枣庄:探索土地变活钱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助推小农田走向大农业。
在枣庄市徐庄镇,农民张凯华和几个村的村民成立了“徐庄农村土地合作社”,想把分散在村民手里的3000亩耕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面对良种、农机、化肥等农资的资金缺口,张凯华拿着合作社登记证跑遍了全市所有银行,处处吃了闭门羹。
推荐阅读
天宫一号最佳发射窗口定为29日晚 飞行任务完成合练 中国高官解援欧路线图
周小川:国内货币政策基调未变 质检总局启动豆浆机专项检查 民间借贷疯狂 中国版次贷或爆发 陈光标贵州演唱会未发猪羊(图) 组图:孙中山鲜为人知的妻妾儿女 何志成:剖析中国与欧洲利害关系 张凯华:去过银行,人家不给贷款,因为我们是农民,没有什么做抵押。
当张凯华在犯愁的时候,枣庄市长陈伟也在思索:国家鼓励农村合作社,但农民缺钱、各级政府资金有限、而农业作为利润较低的基础产业又难得引来社会资金,农民 难的瓶颈该如何突破呢?
陈伟:农民唯一的东西就是土地,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土地抵押的问题。这个难题在哪里呢,难题是不能改变它的国有集体的性质,农民的经营承包权不能变,第三个是农地农用的性质不能变。
就像城里人买房能有房产证一样,枣庄市给农民的承包土地确权后下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一并成立的还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以及在市、县、乡三级农村建立的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就是凭盖着政府大红印章的土地使用产权证,徐庄土地合作社的3500多亩地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估价,并顺利在当地农村信用社抵押贷款110多万元。
这样,在三个不变的前提下,枣庄市成为全国农村土地产权领域里第一个吃螃蟹的试验田,农民的 难题迎刃而解。
凉爽的秋风下,徐庄土地合作社的粮油农田里,金黄的谷子熟了,银白的棉花也到了收获期。合作社会计徐宜新忙着算盘:脚踩的土地还是这片地,可带来的收益却是“三份大红包”。
徐宜新:我把土地交给他们也放心,分红的时候分给我一亩地1300块钱,比以前自己种多收入八九百块钱;我在外面打工还挣钱来;我要是有时间给他们干活他们还开工资。
新政策让枣庄160多家合作社的近12万亩土地得到“资本松绑”。经过严格的对比测算,去年(2012年)每亩平均收益6660元,比一家一户的分散耕种高出62%。枣庄市长陈伟说,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改革进入“深水区”,或许能为破解城乡差距提供一把钥匙。
陈伟: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比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人均收入多1900块钱一年。原来农村居民的收入一直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枣庄农民收入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多出7个百分点,我们是第一次!(中国广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