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3300多公顷玉米示范区,河南省玉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751.5公斤,创全国同面积玉米示范区产量最高纪录。这是鹤壁市今年创下的第三个全国3300多公顷连片示范区产量最高纪录。
一个人口、地区面积、耕地面积占全省总量均不到2%的鹤壁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缘何能走在全国前列呢?
“千顷示范之所以能够连创佳绩,得益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在鹤壁市农科院办公室里,副所长秦贵文一语中的:“我们在农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标准化推广实施、标准管理上下工夫,通过统一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适时收获、统一秸秆直接还田‘六统一’服务模式的推行,把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了农业效益的大幅增长”。
不仅仅是示范区,标准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样彰显于鹤壁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鹤壁市已建立涉及14个行政村6000多户示范农户,推广面积在5.3万多公顷左右的良种玉米示范区,可为该市增加优质玉米产量4750万公斤,直接增加社会效益近5亿元。在规模养殖方面,鹤壁的规模养殖户(场)已经达到6500余户,主要畜禽规模饲养比重达到90%以上,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97家,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等4项指标连续21年居全省首位,全市规模养殖户年均增收9740元。今年前8个月,浚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8.13亿元、畜牧加工业产值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7.6%。在良种培育推广方面,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300多万公顷,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亿元,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
鹤壁市质监局局长宋建立告诉记者:“鹤壁农业发展走在前列的秘诀是突出标准先行,注重‘集结’效应。”
近年来,鹤壁市质监局坚持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和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服务联动、舆论促动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作为一座资源型工业城市,鹤壁市在借助标准化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力促发展方式新转变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样显著。为了缓解长期以来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该市将标准化引入循环经济领域,成功申报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并率先通过验收。
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鹤壁共收集1000余项标准,参与制定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4项地方标准、13项地方标准规范、74项企业标准,全市循环经济标准覆盖率达到97%,培训率和贯彻执行率均达到100%;建立13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年均达到8000余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五”末相比下降2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0.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6.2%。全市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同时,该市借助标准化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模式还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鹤壁模式”向全国推介。《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