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建市场开拓创新铸辉煌

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苏州市政府“菜篮子”重点工程。成立于1997年,是苏州蔬菜集团下属企业,于2000年成功改制。经过五年的发展,苏州南环桥市场从昔日的一个蔬菜批发小型农贸市场发展到今天占地面积120亩,营业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五大区域,集蔬菜、干鲜果品、肉禽蛋、水产品、南北货、冷冻食品、海鲜及特种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于一体的苏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市场先后被授予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省级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市场、省安全无公害农副产品准入试点市场,江苏市场农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和苏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听该公司总经理孟新鹤一番颇具见地的谈话,让我们得出了南环桥市场成功发展的真谛即:依法治场、以德治场、恪守诚信、文明经商、勇于开拓、不断创新。
  一、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改制前的市场是国有独资性质,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患上了国企的通病,生产效率低、经济运行质量差、管理松懈、员工素质不高,这使得市场在前进的路上步履艰难。这里的一切孟总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改革形势,市场必须通过改革寻找出路”孟总如是说。于是在蔬菜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具体帮助下,市场经过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于2000年底正式改制,以公司制形式迈出了产权制度改革可喜的一步。
  孟总借势对公司内部各项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公司尊重人才、渴求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改革后的干部与员工一样实行聘用制,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这样,员工、干部都心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自觉加强学习,主动给自身加压,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分配制度的改革则明确了基本收入+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实施月度工作百分考核制度,这样一来把贡献大小与工资结合起来,拉开分配档次,革除“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努力营造各尽其能,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企业改制的同时,南环桥市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空前的改造。市场领导班子以现代化大市场发展的方向,确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改造定位,首先是改善经营环境交易场地及地下排水系统的到位;其次是改扩建标准化钢架交易大棚近1.5万平方米,改造5千平方米的零售大厅,实行批零分开双轨管理机制;同时加大投入,实施信息化建设,新建信息化设施有电子监控探头19只、可视交易面积6万平方米,电子结算配套电脑20台、IC卡阅读器80只、新建机房并分设结算室三处,建LED屏18平方米和5.7平方米两块,建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设配送中心等。市场扩建后,旧貌换新颜,根治了原来脏、乱、差的状况,企业形象进一步改善。
  通过市场的改制、改造“双改”工程,使得市场理顺了产权关系、转换了经营机制、改善了经营环境、扩大了经营规模,可谓双管齐下、内外兼治,为今后南环桥市场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搭建了平台。
  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坚持从“夯实基础求发展、务本求实上水平”的战略出发,努力营造企业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立足在改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严格、规范、高效、科学管理的有效方式,促进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1、加强制度建设。孟总要求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在总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做到分工协作、民主集中、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并按“A管理模式”建立“垂直系统”。在中层干部的任用上,重在看“德、能、勤、绩”,贯彻“少而精”,做到“既无重迭、又无空白”。二是相继建立了公司内部的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度及严格的“打卡”考勤制度,分部门的考绩考核制度和市场规范管理细则。三是建立专门的纠风督查队伍,始终坚持横向管理,纵向考核,上下督查、交叉评议,在员工和干部中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修订增补考核细则,增加重奖重罚条款,从制度上规范员工的岗位行为,重点突出干部违规,从重处罚的规定,制定督查守则,规范内部约束机制,强调勤政廉洁,职责分明,运作有序,管理到位,以此来激发员工们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积极为广大客商提供全方位的满意服务。
  2、加强文化建设。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而这种阻力首先来源于员工的思想。改制后的南环桥市场紧紧抓住改革的大好时机,在提高员工素质,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大力弘扬企业文化方面做足文章。为了使全体员工对公司形成一种深刻的认同心理,认识到切身利益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公司大力开办各种培训班,贯彻“创新、求实、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和“公开我、自我提高;了解您、为您服务”的经营理念。在员工中反复强调公司的服务标准是“把客户的烦恼减少到零”。培养员工们确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品德追求,实现完善自我的价值取向。公司还组织了各类专题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回顾成绩,在成绩中寻找差距,在差距中树立新的目标,树立“苏州在前进,市场要更上一层楼”等催人奋发的信念,在员工和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公司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孟总非常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和培养,有针对性地安排职工岗位培训,进修学习,更新知识,转变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自觉性和敏锐度。与此同时,为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还在员工福利、保险保障、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与公司一道共创品牌,共树企业形象。
  由于南环桥市场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信息到位,使得市场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交易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使市场逐步从过去主要的为市区消费服务,发展成为沪宁沿线区域性的蔬菜、副食品品种调配供应的物流中心、集散中心,形成了既有销地二级批发市场向周边辐射的能力,又吸引了诸如内蒙、黑龙江、广东、海南等产地市场向南环桥市场流通中转的双向辐射。客户遍布大江南北。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孟总高瞻远瞩地指出:“市场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要有率先发展的意识,要求大发展。”针对传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落后的管理和信息的闭塞,孟总对南环桥市场毅然决然地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的建设。
  从2000年以来,市场相继建立了电子结算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电视监控中心、菜价行情咨询中心,还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物业管理和人事管理软件等等。其中IC卡电子结算技术的应用,规范了经营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了财务结算、信息采集、发布、咨询等环节的协调。体现了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了市场客户档案,使市场拥有一大批客户群。
在信息服务方面,一是在市场内利用两块室内外的显示屏,图文并茂,声像同步显示各种信息;二是市场与中国菜篮子信息网、松际农网、绿篮网、江苏农业网等网站链接;三是主动与山东苍山县蔬菜局、浙江河姆渡茭白产区、苏州东山西红柿产区、中日合资苏州绿洁康园艺有限公司等建立产销关系,提供产销信息服务。
  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证明,批发市场逐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化资源,有利于企业实施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构成环节上的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的建设。而信息化建设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每天市场交易量从原来的500吨已猛增到1000吨以上,高峰时超过1300吨,年成交量达60万吨,综合成交金额已达30亿元。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身体健康的严格要求,饮食的安全卫生问题就日益突出。而市场上的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使用了“瘦肉精”的猪肉,“甲丙荃”浸泡过的水发食品实在让消费者躲闪不及,放心不下。为了让苏州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豆制品,市场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在加强对农副产品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于2000年8月正式实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添置了RP—410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和配套设备。配各专职检测队伍培训上岗,每晚实行普遍采样和大类品种抽样的方法对进场蔬菜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LED大屏幕进行公布,为市场提供安全无公害食品把好准入关。市场还专门开辟安全无公害交易专营区6000平方米,为进一步联结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绿色市场提供窗口阵地。市场成立配送中心,专门加工生产“南环桥”牌放心菜直供市内各大超市、宾馆、饭店、学校等团队单位。通过全配送的营销模式,进一步积累从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和基地→批发市场(配送)→消费的农产品实行质量全程控制的经验,有利于加强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定单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岁了、五年了,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却是风霜雨雪,“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步一重天!南环桥市场今日的成绩和经验都源自于鲜活的实践,来之不易。
  孟总带领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发展市场,搞活流通为公司的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们衷心祝愿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在孟新鹤总经理的带领下,在改革前行的道路上永结硕果,永创辉煌!
  • 农民经纪人

殷保顺

主营:鸡蛋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

许学江

主营:养鸡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