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三个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稻浪翻滚稻穗沉,收获季的富锦被一片金色覆盖。农民脸上洋溢的笑脸是收获在望最有力说明,也是富锦市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多向发力,着力完善“三个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的最佳注解。 

 富锦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耕地面积570万亩,粮食商品率90%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县,连续十二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殊荣,是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先行区。2017年,粮食总产21.41亿公斤,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2元,居全省第五。 

 富锦市立足优势,完善生产体系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这个市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瞄准短板,积极上争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由单纯的调整种植面积转向面积、品种的“双调整”。今年,富锦市政府专门设立重要农作物专品种生产扶持基金,支持9个合作社种植专品种优质水稻5.3万亩,每亩给予150元财政补贴;支持25个水稻集中育秧小区、1770余栋大棚通过种植辣椒、菇娘、豆角、西甜瓜等棚室果蔬,开展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同时,以西瓜、红薯、小毛葱、大蒜等特色作物为重点,发展棚室经济、设施农业,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农业新格局,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各类作物种植面积、同类作物主栽品种结构合理。 

 以2000头“龙江和牛”高端养殖基地建设为引带,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96个;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大锦农集团5000万只肉鸡生产加工项目已经达到日屠宰2.3万只肉鸡能力,正在筹建2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全部达产后将形成“集种鸡繁育、肉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分割、生物有机肥加工、稻米加工于一体”的封闭循环生态农业体系。在全国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依托“场市共建”打造“双百工程”。 

 哒哒哒……哒哒哒……农机手熟练地操作收割机,不一会儿一片水稻就收割完毕。对于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刘春来说,种田越来越轻松。“防范大风、低温、暴雪、冰雹等灾害真离不开气象的帮忙。现在俺们啥时候干什么全听气象短信的。”种了几十年地的刘春已经非常习惯用科技掌握“天机”。刘春打开手机,手指不断滑动着页面,一条条来自预警发布中心的信息在微信群、QQ群、短信里都可以找到。科技含金量越高,产品对接市场的优势更大。 

 富锦市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经营体系,提升市场对接能力。抓主体、抓品质、抓品牌,培育了福祥农机、东北水稻等一批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运营有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带,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超过400万亩、占比70%,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建成40个、总面积达23万亩的“三减”示范基地,全市“三减”面积达到110万亩;建成30个、总面积达到6.5万亩的“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实现基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以龙头为引带,依托“富锦大米”和“富锦大豆”两个地理标志,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全市绿色食品品牌达到29个。 

 富锦市在实践中用“精深”二字解读“两头两尾”,完善产业体系,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把深加工建在粮仓里”。象屿金谷生化积极构建玉米深加工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企业通过粮食仓储物流与深加工的优势互补,促进粮食就地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令富锦象屿金谷有限公司淀粉生产部副经理任明智骄傲的是,自己的团队攻克了技术难题,创造了填补国内淀粉生产行业空白的生产控制系统,为公司添彩。公司2016年10月12日正式投产的一期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是国内最先进的玉米深加工生产线,深加工项目采用了德国西门子DCS集散控制系统,可实现PSF一键启动功能,使生产过程智能、精准、高效、过象屿公司的人都会对那棵茂盛的“玉米树”图印象深刻,一棵树标注着玉米全产业链的所有方向。而今天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台上已经可以看到“枝叶”的身影:玉米油、玉米胚芽粕、纤维、蛋白粉、饲料等等在向人们诉说着玉米的“前世今生”。(黑龙江日报) 

 富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产业龙头聚集,推进锦稻集团60万吨水稻加工项目、象屿集团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和万里利达120万吨玉米、40万吨水稻深加工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实施建设,全部达产后,可消化掉全市90%的水稻和全部玉米。支持象屿集团建设食品**生化产业园,由象屿集团生产玉米淀粉和中间体,引进科技企业围绕玉米淀粉进行深度开发,向醇类、酸类等不同产品领域延伸,有效延伸玉米产业链,先后引进香港海资6000吨植酸钙、国投生物60万吨燃料乙醇、东北制药10万吨山梨醇、韩国科乐福株式会社大米面膜等产业项目,全市粮食加工企业达21户,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附加值。在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全省首家“稻海田园综合体”,同步实施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依托大型农机合作社和植保无人机作业力量,组建专业化农业植保队伍,根据农时需要进行统防统治。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搭建“绿谷粮都”电商平台,收录单品162种,上半年网上交易额超过1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