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黔南州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未来两年,黔南州将紧扣“五步工作法”,围绕产业“八要素”,加快推进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助推脱贫攻坚夺取全胜。
抓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
全州范围组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产出全面调查,逐一摸清龙头企业的产业类型、生产规模、产品供需、市场销路、带动能力、创新能力、存在问题等情况,为产业规划、项目设计、产销对接奠定基础。继续开展重点龙头企业监测,支持龙头企业进档升级。州级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和州级产业化资金给予一定扶持,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好、带动力强、覆盖面广、跨区域的企业;县级根据自身产业需求,每年重点扶持5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从县级农业产业化资金给予一定的奖补支持。推动落实《黔南州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对经营主体的相关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500亩以上坝区、重点农业园区为载体,以补链强链为导向,围绕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刺梨、生态畜禽六大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的项目,每县(市)编制10个以上涉农招商项目,纳入州级招商引资项目库。围绕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地区,每年组织2-3次农业大招商活动,把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吸引一批实力强、品牌亮、影响广的国内大型企业和集团,来黔南投资农业产业发展,并按相应规模给予一定资金奖补。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多种经营模式,突出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抱团发展,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效益。推动承包地经营权逐步流向各类经营主体,逐渐形成产销对接稳定的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500亩以上坝区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产业覆盖80%以上农户。
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
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各类龙头企业产品供求、市场销路、产品品牌等要素为纽带,引导生产型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加工、销售型企业签订产销订单,建立转化链、服务链、信息链、利益链,培育联结紧密、分工合理、利益共享、配置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打造60个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每县市5个以上),每年评选10个州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对建立带贫帮贫机制的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予以优先支持,并给予相应资金奖补支持。
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加强产销信息收集和发布,引导主导产业经营主体与双龙市场等省内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签订产销订单,使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新增一级农业生产批发市场1个,每个县(市)改扩建成1个以上农产品零售市场。加强与“农企、农校、农超”对接,本地机关学校等公共食堂对接,收集整理需求信息,定期发布蔬菜产品供求情况,每县(市)至少要推出10家以上的销售公司或经营主体,提供订单式合作模式。
不断拓展贵阳石板市场及周边地州市场,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建立直营店或展示店,让黔南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积极到四川、重庆、湖南、广东、广西、广州江南市场等省外目标市场进行对接,建立销售客商档案,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每年组织州内龙头企业举办或参办2—3次各类展示展销会、推介会,提高黔南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积极组织有实力的经销商,围绕5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按照“市场+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签订报销协议,做实以销定产。
创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坚持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为主阵地,着力创建一批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以都匀、贵定、瓮安、平塘、惠水、独山等重点产茶县为主体,发展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都匀毛尖镇都匀毛尖现代高效茶叶产业带、贵定云雾山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贡茶产业带、瓮安建中镇都匀毛尖·瓮安欧标茶产业带、平塘大塘镇都匀毛尖·平塘甲茶产业带、惠水都匀毛尖茶产业带、独山都匀毛尖出口茶产业带。以贵定鸟王种、都匀毛尖本地小叶种、白叶一号、黄金芽等优势品种为主,到2020年累计新建24万亩高标准茶园。
在低海拔高热区罗甸、三都、平塘、荔波,规划发展冬春蔬菜70万亩(次),种植秋冬果菜30万亩(次);在中海拔温热区和高海拔冷凉区都匀等8个县(市)发展夏秋蔬菜200万亩(次);在“两高”沿线(贵新、厦蓉)发展精细蔬菜20万亩(次),常年种植常年上市;在瓮安、福泉、龙里、惠水、独山等加工企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发展加工蔬菜30万亩(次)。依托贵定中企食用菌公司,加快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以贵定、三都、独山、惠水、平塘等5个县为重点,重点发展香菇、平菇、黑木耳、茶树菇、秀珍菇、海鲜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等高效品种,每个县建成1000亩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以上;在罗甸、荔波、福泉、都匀、龙里、瓮安、长顺等7个县(市),每个县(市)建成500亩标准化基地1个以上。
在瓮安、福泉、贵定、龙里等高海拔地区种植桃、李、梨等主要品种,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在都匀、独山、惠水、长顺等中海拔地区种植葡萄、蓝莓、猕猴桃、高钙苹果、紫王葡萄、金钱橘等品种,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在罗甸、荔波、平塘、三都等低海拔地区种植火龙果、脐橙、哈密瓜、枇杷、蜜柚、桃、杨梅、百香果、水晶葡萄等品种,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
按照“五基地一中心”发展思路,将龙里、贵定、长顺、平塘、独山、惠水6个刺梨主产县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县,每个非主产县(市)建成3个以上标准化种植示范乡镇,辐射带动全州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重点发展艾纳香、铁皮石斛、板蓝根、无患子、何首乌、砂仁、皂角刺、黄柏等道地中药材主打品种,大力培育中药材种植产业。扶持苗药园、水药园、布依药园的建设,打造民族**大州。围绕主导产品,每个县(市)建成500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个以上;以优质种子种苗的培育为核心,开展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独山铁皮石斛、罗甸艾纳香、瓮安太子参、三都南板蓝根等产业聚集区建设,带动全州发展中药材种植40万亩以上。
以长顺、惠水、龙里、罗甸、独山、都匀、福泉等县(市)为重点主产区,建立生态家禽产业带,实现生态家禽出栏2000万羽以上;以长顺为中心,建立生态绿壳蛋鸡产供销产业集散区,并在每个县(市)建立2个以上茶园、林下、果园生态家禽种养结合示范区;整合荔波瑶山鸡、三都柳源鸡等地方品种资源,在荔波、三都、平塘等县重点发展优质土鸡,实现生态家禽出栏300万羽以上;围绕全州高速公路沿线,建设8条生态家禽养殖产业带,推动有潜力的养殖区域发展。(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