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北大荒引领现代农业大发展

 东北网12月14日讯 (郑福 记者赵亚东) 改革开放40年来,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有人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是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担当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垦区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持之以恒地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垦区要可持续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就要走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列,要推进垦区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75%。科技总投入逐年上升,占垦区GDP的1%以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垦区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能力。一直以来,总局每年均投入1000多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着力培养、引进农业专业人才,打造了一支高科技农业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垦丰种业引进的海外科学家郭梅博士成功入选“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成为我省企业中首位国家“千人计划”项目入选者。评委们一致认为,郭梅回国后率领她的生物技术团队,将显著增强垦丰种业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能力以及玉米种业科技创新竞争能力,为我国农作物改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科技要得到有效推广,前提必须搭建适合的平台。在垦区不同生态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农场,构成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网络,围绕主导产业,筛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以及新技术集成推广。依托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大、科研育种中心等教学、科研、推广单位的人才支撑,发挥专家和技术员作用,进一步引导专家到生产一线服务基层,开展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如今,垦区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农技推广中心。“我们农场秋收后都会举办培训班,分为农业农机培训和畜牧业培训两个学习班,邀请专家授课,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管理区的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农户。除固定的培训外,还不定期、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对于某些具体的科研示范项目进行答疑解惑,对于农业科技推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八五二农场科技科副科长宋献北向记者介绍说,“农忙季节,科技人员几乎天天都到田间地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农户,面对面进行解决。科技人员还时常与农户聚一起,讨论新推广的农业技术。” 

“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给农民作的讲座不计其数,89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他说:“我只不过是全垦区十万技术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在“徐一戎们”的努力下,目前,垦区培育了一批早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旱育稀植“三化”栽培、优质米生产、叶龄诊断等栽培新技术;病害生物防治、健身防病等植保新技术;稻草还田等可持续发展新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组装应用为高产攻关奠定了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视察时,对园区科研人员说,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农业是不可或缺的。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

为了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黑龙江垦区不断挖掘科技潜力,打造“智慧农业”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垦区人们的心中。科技进步与创新,撑起了强有力的风帆,让黑龙江垦区在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航程中破浪远行。(东北网)
  • 市场大户

张秀芳

主营:水产 禽类 各种中高档海鲜产品、鸡鸭鹅分割制品

杨道义

主营:螃蟹

彭云林

主营:鳊鱼(武昌鱼)、白鲢、花鲢、草鱼(鲩鱼)和淹制成品青鱼干。

邓双林

主营:本公司经营大米类,主要是京山桥米及糯米系列、泰国香米系列、四川营养粉等。品种齐全

李峰

主营:水产 各种海鲜产品、鸡鸭鹅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