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歇一会儿” 农产品“绿一些”

 一台农机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一处秸秆粉碎还田地块进行起垄作业(2018年11月13日摄)。休耕轮作、**控药、秸秆还田……这些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减法”,推动黑龙江“十五连丰”。新华社记者孙英威摄 

新华社哈尔滨1月14日电(记者李凤双、管建涛、杨喆)种地是很多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杨来的270亩水田,2018年既没自己种,也没对外发包让别人种,而是“休息”了。 

杨来是黑龙江省创业农场种植户。选择“休息”的这片土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区。东北黑土区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每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由于连续多年高负荷生产,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原因,这片黑土地养分开始流失,一些黑土层变薄、土壤板结。 

人累了要歇一会儿,土地也一样。 

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次实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休耕。 

“眼前看,国家有专项休耕补贴,而且还能腾出空干点别的活挣钱,收入一点没少。”杨来说,休耕可以培肥地力,三年后这块地就可以往有机方向发展了,长远看也是值的! 

除休耕外,还有不少耕地进行玉米、大豆等作物的轮作。2018年,黑龙江省轮作休耕试点面积达1490万亩。 

在东北黑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农民、企业、地方政府像杨来一样,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做“减法”,将农业生产的重点,从单纯注重产量,转移到兼顾品质和效益的高质量发展上。 

黑龙江省林甸县农民王正义从事农业30多年了。过去,王正义与很多农民一样,土地产出低了,就加大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量。 

如“我们生产的有机玉米,市场价是普通玉米的5倍以上。”王正义说,效益不减反增。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黑土地上的新时尚。 

过去,东北秋收后剩下的秸秆往往一烧了之,虽然方便,但污染环境,也不利于保护土地。 

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肥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秸秆还田。不久前,黑龙江省乔楚种植家庭农场8000亩耕地产生的秸秆,全部粉碎抛洒还田。 

“我们从2017年开始秸秆粉碎还田,虽然成本涨一些,但从长远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个好事!”农场负责人乔志国说。 

统计显示,2017年东北地区新增秸秆还田面积近3000万亩,还田总面积达1.23亿亩,推动了黑土地保护。今,他不用化肥改用农家肥,农药用量也少了,种的玉米虽然产量走低,但品质提高了。 

地上的秸秆在“还”,地下的水也在“还”。 

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粳稻产区,但由于经常抽取地下水灌溉水稻,地下水资源遭受一定威胁。 

为了涵养地下水,也为了提升稻米品质,这里开始新建多个灌区工程,通过引江水灌溉,置换地下水,“还水于地”。 

“附近的四个灌区建设完成后,可灌溉715万亩耕地,节省地下水30亿立方米左右。”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水务局副局长董经财说。 

“减法”并没造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降低。在先进机械、技术等带动下,2018年该省粮食产量达到1501.4亿斤,连续8年全国第一。 

“休、减、还,看起来是‘减法’,实际是‘加法’‘乘法’,推动黑龙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新华社新媒体)
  • 农民经纪人

阎洪博

主营:禽蛋购销/巴斯夫预混料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姜洪太

主营:禽蛋购销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