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梦菡
蓝天,白云,广袤的大地。连绵的大棚此起彼伏,果树茂盛竞相摇曳,药材基地一望无际,农业设施、农家乐点缀其间。在“对标比拼勇赶超”天台行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了位于该县平桥镇、街头镇的天台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1万亩,其中核心区块2.38万亩,是台州市唯一的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创建单位,是省级科技园区创建单位,拥有4个省级农业示范区和4个省级特色精品园,产业特色明显,集聚效应显著。同时,这也是一片希望的土地,从一片静寂的农田到人气爆棚的高科技农场,天台现代农业园区崛起的速度让人望尘莫及。纷至沓来的市内外创客,接踵而至的各地考察团,在这个梦幻般的土地上,轮番上演着农业创客嘉年华。
原以为插秧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的投入,已经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阶段。但在天台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平台可视化操控,仍使记者大开眼界。“目前我们紧扣智慧发展主题,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投资350万元,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县、满足天台未来农业信息化需求的现代农业智慧平台,主要提供生产环境数据采集、监测预警、远程控制、农技推广、质量追溯等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园区工作人员戴志华介绍道,“我们通过实时监控检测,为农户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咨询,更加方便我们和农户的联线合作。”随后,在戴志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浙江本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蔬菜种植大棚,所有人都被眼前的黄瓜惊呆了。这里的黄瓜长势非常好,不但大、长,外形也特别均匀、美观,采摘期更是长达半年,通过不同地块的轮作,可以实现全年提供新鲜黄瓜,产量和品质都非常稳定。据企业负责人葛浩亮介绍,这些黄瓜基本能维持一花一果,且一级品率在95%以上。“这得益于源自荷兰的一套智能控制系统,运用立体种植模式使植株保持稳定的顶端优势,生长间距标准化,每棵黄瓜吸收的养分、阳光差不多,所以长出来的瓜也都非常标准。”葛浩亮告诉记者,选择这种科技型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是他自己决定的,而在土地规划、技术支持上园区帮着出了很多主意,“这是新型种植方式得以开展的前提。”
“本心农业是我们园区内较为典型的前沿农业科技企业。除此之外,目前园区内共有农业企业5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4家,科技型企业12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2018年总产值达6.3亿元。平时,我们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积极帮助我们的农产品走向八方市场,更好地助力农民朋友增收致富。”园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毛晶晶介绍道,除了农产品销售外,我们还不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生态休闲项目建设,变农耕农业为农旅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打造留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和四季宜游的美丽田园。目前,园区内有A级景区村4个,休闲观光示范点8处,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500万元。”
记者手记:给予政策补助、建好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培训、节庆宣传农产品……在农业方面,类似的做法武义和天台其实很相似。可能武义唯一缺少的,是像天台现代农业园区一样的“农业大平台”。天台现代农业园区由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兼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按照“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协会”的模式运行,足见天台对打造农业产业平台的重视。在记者看来,武义可以对照的就是“武义—海宁”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以田园美镇王宅为中心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在上层设计、资源基础、交通区位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何利用优势“破茧成蝶”,天台的“农业大平台”建设经验绝对是值得借鉴的。(武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