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章馨予)再过两天,金华市民又将迎来自己喜爱的华东农交会。20年征程,12场盛会,金华为绿色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了一个强劲“磁场”。
忆起往届办会的一幕幕场景,省农机院院长黄东明和市特产站副站长蒋飞荣感慨万千。20年来,从后勤接待到展示展销负责人,几乎从未缺席的他们切身体验并见证了11届展会的变迁与发展。
令黄东明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起展会正式对接到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部分农批市场、商超和采购商,现场看样订货签约,意味着本地农产品进一步打开销路;2009年,华东农交会首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农展馆。2015年是属于华东农交会的“电商元年”,网上农交会平台和华东农交会微信号的上线让原本只有三天的线下狂欢升级为永不落幕的盛会。也是这一年,展会首次在上海设立跨界分会场,互联共享交易画面与数据,随着金华直达上海的高铁开通,一大批本地精品农产品抢滩上海。
既是宣传展示的桥梁,也是流通营销的平台。通过11届华东农交会,无数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农产品打出品牌、打响名号,走进大众视野被世人熟知。从小酒厂到大厂房,兰溪梅江烧白酒的创始人汪海洋亲历了这场展会变革的始终。尝到甜头的汪海洋每届都争取展位参加,外地展销商的一些新产品也给他带来许多思路上的转变。通过品种改良、品牌宣传、转型升级,原本出厂价只有十几元/斤的梅江烧身价翻了30倍,摇身变成全国白酒行业目前唯一荣获“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称号的产品。
对农民来说,华东农交会就像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已经参加近10届华东农交会的壹点点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翁国军,通过历届展会结识到许多来自金华、杭州、台州、江西、湖北等地的科研院校教授和科研机构,逐渐掌握西红柿高密度栽培、双穗玉米饱满率试验、西蓝花废弃茎叶蛋白提取等多项种植新技术,并运用于农业生产,不仅提高了种植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也收获了经济效益。
科技成果展示无疑是华东农交会的初衷和重头戏。我市许多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省内外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展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达成一批农业项目。据统计,11届展会共达成合作项目800余项,涉及技术合作、产品购销、农业招商等多领域。今年展会期间,市政府还将与中国农科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建立中国农科院长三角(金华)现代农业科技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派遣专家驻点,帮助解决金华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更好地服务地方农业经济。 (金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