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2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办公室和世界银行集团共同组织的“2020年气候智慧型农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双重协调的重大举措,也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观,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稳产高产并重,推动我国农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上来,由主要拼生态拼环境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坚持不懈致力于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广泛参与国际多双边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前沿性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2014年,原农业部和世界银行共同启动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国际、国内专家经过5年的共同努力,引进了一批位于国际前沿的新技术、新理念,实现了技术、理念的本土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在粮食主产区安徽和河南建立了10万亩示范区,项目区单位面积氮肥用量减少约10%,农药用量减少15%以上,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0%,5年累计实现固碳减排约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产量年均增加5%以上。同时,项目提升了农民科技意识和田间管理水平,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程与补贴制度,建立了资源高效、经济合理、固碳减排的生产模式,增强了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获得了保证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赢”效果。从总结的经验来看,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八个字:“固碳、减排、稳粮、增收”。
世界银行亚太区可持续发展局局长伯努瓦·博斯凯表示,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减少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活动的排放来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是值得赞扬的。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十二五”至“十四五”规划、“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等一系列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战略规划。所有这些都把农业可持续性和减少农业的气候足迹放在了优先位置。“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就是体现政府决心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经验,次论坛国内外专家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认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专家的思路和想法,大新技术新产品本地化、实用化力度,要更加符合农民的需求,要确保用得上、用得好,让农民看到效果、见到效益,才能巩固和提升项目成果,快出台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标准体系,规范农业生产;创新宣传培训机制,极与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对接,积极谋划应对气候变化,将国际成功经验引进来,推动我国农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会议采用现场会议与线上视频会议相结合方式。相关省市县级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能源体系、学术机构、农业企业、金融机构、项目区农民等方面代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院所专家和代表10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