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几十年的果农,我也深受其害,但八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坚持不懈的探索柑橘“黄龙病”,由于自己的长时间执著探索,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忧伤。但在有关老师的指教,学习认识探索中发现有可疑之处及自我想法做法如下:
一、为什么极度的干旱后,“黄龙病”就大面积爆发: 如2013年、特别是2014年,我记忆非常清楚,从8月7日(即立秋前晚上)下了一场很透很大的雨,随后超常大量的秋稍萌发。
紧接着8月中下旬开始一直高温干旱,睛到立冬才下雨,整整一个季节三个月未下过雨,是不是极端高温秋旱?而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都是35度一37度的高温连续一个多星期,就在9月下旬多数本地区果农都记得,原来沉旬旬的果子压在支撑上,几天功夫时间突然支撑短掉了,随后大量的软果僵果表现出来,大家都预料不及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我在当年脐橙果采摘前的一段时间,心有不甘的心情,持续不断观察体会,发现有十种不同情况。(即:挂果多与少不同、东边与西晒不同、树密与稀不同、树分枝高与树分枝矮的不同、山顶与山脚不同、路边与中间不同、黄泥土壤与沙质土壤不同、扩穴施有机质肥料与多年不扩穴不施有机质肥料不同、同一株树东北边树枝与西南边树枝不同,树势强挂果少叶片大与树势弱挂果多只有春稍叶片小不同。)这种现象不是我一个人捏造的,老果农都有记得。
大多数果农都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如神话故事(皇上的新衣)随波逐流,大家都是甘当“聪明”人。听“专家”就是木虱传播病毒,(但原华南农大也存以林孔湘为代表是木虱传播病毒,另一派是土壤肥料影响的,还有一派苏联农业专家是水份关糸影响,的三派激力之争。)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至六十年代最后由广东省农业厅而定木虱传播病毒。在那个年代单位配额右派,投票通过;大跃进亩产超万斤粮的年代,科学文化技术水平高低可想而知,竟凭一方持识其他不以为然,那有全面的综合的实实在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概念而言?有失综合客观辨证理论观点,科学自有规律循。现以西方西医文化理论为指导思想,美国专家都冶理不了,唯高端仪器捡测出是,就没有方法治理,要砍掉有传染病毒。是柑橘界的禁区雷区!到底是雷区还是片面误导区?
又如2019年也是高温秋旱二个多月。
2021年又是8月中下旬开始干旱至10月10日才下雨,10月10日后连续一个月的阴天。至今年一些复种的脐橙树,4一5令的树刚进入丰产树,又造成不少的僵果树。
现在不少果农已经到自觉的毫无悬疑的砍僵果病果树了。
认为就是木虱传播病毒,现按照西方西医文化观点及理论为根据的指导思想,至今都找不到治理方法和答案。
二、但我通过多年经历观察和体会有如下几点值深思。
①原来福建省平和县原来也是柑橘黄龙病老病区,从十多年来,为何现在的平和柚子很少黄龙病了,值得去调查学习深思!
②我自己原来一些出现过僵果、黄化的病树,有严重的病树,釆取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锯至嫁接口上的树,然后长出新芽新稍留下的,第二年挂果后又能果子正常成熟,整株树没有一个僵果,多年又正常挂果,其中一株有十多年正常无僵现像,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什么原因?
③有些比较轻微的树,但出现过僵果的树,现在也挂果正常了。现在只是有少量现像,但我认为既有这样的现像,就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适合条件、方法、时间渐循由少到多。
④碳元素和氢元素是植物基本要素的16位元素之首的首要元素。大多数有一定文化人都知道,碳元素主要来自阳光,是动植物之父,万物生长靠太阳。氢元素是一切生命之源泉。
如今年:在8月份长出秋稍,8月底没有水份而且高温蒸腾量又大,就干旱严重影响秋梢的生长及老熟,吸收的肥料如硝态氮,能无因积累后高温蒸腾大失水份而凝积氨固化?能和人像吃了食物没水份能消化,不受障碍吗?
再则到了10月10才下雨后,连续一个月的阴天,几乎没有晴日光照。
正是该来的不来,要水没水份;而后要光照没光照,这不就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的癲倒,如人样生理平衡严重失调,造成有些树各种因素条件受影响后不会出问题吗?僵果能无吗?
⑤柑橘“黄龙病”病因,如土壤重茬,偏施化学肥料,有机质贫乏营养不足,春季积水沤根,多年不松土扩穴施有机质肥料,有益生物菌的减少,土壤酸性积板,氧气不敞,高温干旱死根等的影响,氨积累中毒,大小年引起当年没挂果,秋旱后树势生理不平衡,造成严重落叶死根,气候反常影响,碳/氮比不高,等原因;是综合的 、复杂的、糸统的、像人一样各种器官有各种用途,产生量变于质变,原因是诸多的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害。得病的条件不是唯一的,找到病因才能以防为主。
三、根据上述问题,经历多年的观察体会及向有关植物行业老师理论指导的学习,以中医文化理论、观点为框架,大道至简的有几点想法、做法如下:
①、已病得严重的树可重剪锯
至嫁接以上处,(除个别特别严重病树外)减少因氨固化坏死处堵塞维束管,使其重新长出新芽新梢,接受光合作用,施肥后正常生长,培养恢复一年或二年树势和根糸。由量变转为质变,免疫调理讲究保持综合全面平衡,不管有病没病的树,也是果农难做到而渐循需要做的难题,反之正常健康树也会变病树。
②、深挖松士扩穴、重施已腐熟粗有机质及优质有机肥相结合,补充优质营养全面均衡叶面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目的就是蔬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及干旱期保持水份土壤湿润,保根防旱。
③、改一年三次稍为一次或最多二次稍,即主攻春稍,大暑稍,原来6.20日推迟7日10左右,不放晚秋稍分流养份,使其大暑稍在有水份期生长果实彭大,而后有充足的碳元素转色积累增甜成熟。
④、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规律、现象,掌握果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节点,多渠道碳元素供给,提高一定的碳/氮比栽培摸式,光水气肥等元素平衡供给,从各个方面把基础做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才是根本,相互相称,树好根好,树好才能提高抵抗力,免疫能力高,才能高产出高品质,无大小年之别优质高产的脐橙。否则一有风吹草动,经受不起自然反常。是对是错,唯多点实践试验才有定论,到底那些方法和说法是不够完善,科学是永远看不到真相,只有那些做法是应有比较综合知识、方法需要完善的方面。 一个切新工艺和新产品都不是突如其来,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则需要来自最纯粹科学领域持续不懈的艰难探索。
生活中,有些事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但还有更多的事,我们明明可以改变,却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被自己的预判所吓倒。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为难的,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那裸尚未开始,就已退缩的心。社会人们晋遍意识的惯性存在,科学越发达,我和大部份果农依赖性越强,受迷惑性越深,越不知,即因盾守旧,随波逐流,慌言一百遍后將便会成为真理的现象。由于本人言轻人微、行业知识的浅薄,年迈无能有心无力,不自量力的面对无形而巨大习惯意识势力的存在,身处在逆流中的本人,长期的投入消耗,深深体会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真是我求人时六月寒!过于直白,美女卖笑千金易,壮士业途一饭难!苦不堪言对此事物执著探索的疑困惑与无奈。特抛砖引玉!期盼社会有识之士、特别是行业老师及果农同仁们多多关注、批评、支持、指教进言!同心同德为行业文化进步的完善;系统科学的理论及实用技术方法,来提高行业效益做出贡献。柑橘栽培四千年,不识黄龙谓何神;科学自有规律偱,唯有实践能验证;待到金阳照大地,依然昂首笑苍天! 特此致谢同仁朋友!
果农邱昌生(2021年12月20日)
本文版权归属松际宝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本文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属松际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