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要着力在“提高三率”上下功夫

本网讯 1月18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支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农业机械化分会和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2025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陈温福院士及白人朴教授等业界专家和企业家,以“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全球化”为主题,通过政策解读、主旨报告、对话交流等方式,探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机遇和战略,超过2万人次通过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视频号在线观看。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化、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体系化”的新阶段,其科技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当前亟需推进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装备突破,引领农业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专家指出,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农业科技的集成和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载体,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农机装备业的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体特征、以颠覆性创新为技术特征、以多要素渗透融合为配置特征、以农业边界突破与产业链条延伸为结构特征、以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形态特征,打造农业机械装备新质生产力。

 专家强调,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已成为当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产业发展的热点,要注重技术集成,拓展农机装备产业边界,促进跨部门跨学科协作创新,坚持以用促研发、以用促制造、以用促转化,在农业机械化传统领域的薄弱环节、薄弱地区补“四肢”短板,在智慧种养等新赛道补“大脑”短板,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补“全身”短板,通过全产业全链条协同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关键环节作业装备“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以科技赋能提高智慧农机生产力,实现农业种植的播、种、管、收“数字化”和“自主化”,让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改善,技术迭代明显提速,从供给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需求侧支持政策稳定实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发力的政策环境正在形成;社会化服务加快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主体保障更加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贯彻大食物观,推进种业振兴,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希望广大农机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起来,与我国农机事业发展同向而行,围绕打造农业装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装备协同攻关体系、推进科技与产业融通发展,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谱写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篇章。

 专家认为,当前全球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加速,我国国力的提升带动了众多国内农机企业软硬件条件和产品技术性能不断升级,日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农机企业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也不断增强,农机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未来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加大对农机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培育农机企业的海外运营水平和能力,蹄疾步稳推进我国农机国际化进程。农机企业要在加强国际化的整体布局和运营体系上下功夫,加强自律,注重中国农机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利益。

 据悉,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农机走出去、讲好中国农机化故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率先开创了一条以民间力量为主,集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在巴西落地2个中巴家庭农业机械化科技小院,联合17家中国农机企业共建2个家庭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农场、1个家庭农业机械化联合研发与技术推广中心,与7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与巴西国家半干旱研究所合作共建中巴家庭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化联合实验室,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成果被纳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项目库”,在巴西及拉美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作者:梁宝忠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 农民经纪人

殷保顺

主营:鸡蛋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许学江

主营:养鸡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