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耕地量质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严保严管责任体系逐级压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确立。2024年,多地在耕地保护与利用上频出实招,成效显著,耕地面积实现连续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根基。

 从各地数据来看,安徽全省耕地面积约8393万亩,较2023年增加了48万亩,全省耕地面积连续4年净增加,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湖南耕地面积预计净增加1.5万亩,全省耕地数量连续4年实现净增加。

 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去年9月份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聚焦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经济奖惩机制。

 2024年12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净增加210.5万亩。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陈峰告诉记者,安徽省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底数,将宜耕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优质耕地的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统筹作为补充耕地来源。配套完善补充耕地入库审核、质量验收、调剂管理等系列技术规范。非农建设以本年度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坚持“以补定占”;非农建设以外的其他耕地占用的补充,按照年度耕地占补平衡方案计划的规模、布局、时序等抓好落实,通过年终“算大账”方式,实现区域内耕地总量平衡。

 今年,安徽自然资源系统将围绕“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目标,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筑牢江淮粮仓根基。严格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优化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措施,逐级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构建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占补平衡落实机制,强化“以补定占”,出台系列落实举措,坚决做到各类占用耕地“补足补优”。推动“耕地下坡,林地、园地等上坡”,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实事求是留出过渡期,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湖南以占全国2.8%的耕地面积生产全国4.5%的粮食和12.2%的稻谷,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粮仓”。近年来,湖南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耕地全程一体化保护“湖南模式”,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中国饭、湖南粮”的责任担当。

 湖南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构建耕地保护“一张图”,明确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发展空间;实现建设项目智慧选址,源头管控耕地占用;实现补充耕地按规划选址,源头保障新增耕地质量,有序组织耕地恢复,逐步找回一批流出的优质耕地。持续开展土地违法“存量问题全清零、新增问题零容忍”的“双零”行动,对历史存量问题分类整改,限期消除违法状态;对新增问题从严查处,既查事也查人。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权威的督察执法体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让耕地保护政策要求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作者:梁 睿 谢 瑶 来源:经济日报
  • 农业合作社

康华白山药种植园

介绍:白山药,白山药又名大和长芋。自古就有“山药山药,山中之药”的说法。白山药作为保健